以蟹为媒铺就共富路
创始人
2025-07-24 10:17:24
0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转自:中国市场监管报

  浙江省玉环市沙门镇灵门村,面朝东海,临近滨港工业城,坐拥国家二级渔港——灵门渔港,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得“灵门白蟹”闻名遐迩。

  如今的灵门港畔,白蟹的鲜美早已超越渔港的界限,成为撬动一方富裕的“黄金产业”。在这条从碧波到餐桌、从作坊到品牌的共富征途上,玉环市市场监管干部如影随形,以“管”促“兴”,以“安”护“富”,为产业兴旺与百姓增收筑起坚实后盾。

筑牢鲜味安全链 当好食客尝鲜的“守护者”

  灵门白蟹是沙门镇地标性美食,灵门海鲜排档更是夏日尝鲜的网红餐饮打卡地。在挡浪坝上的灵门海鲜排档入驻了阿福海鲜、东海人家、惠利海鲜、灵门渔港等6家排档,旺季时日均接待量超3000人次,日营业额突破30万元。

  俗话说:“蟹味上桌百味淡”。为守护食客尝“鲜”安全,玉环市市场监管局前移食安防线,在吃白蟹旺季来临前,组织灵门海鲜排档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开展食安知识培训,从场所净、设施净、工具净、食材净、人员净等后厨“五净”和日清洁、周清扫、月清理等“三清”方面指导规范其做好餐饮食品安全。在旺季时,监管人员不定时深入后厨严查食材来源、储存和加工制作,检查从业人员健康证明、餐具消毒流程等,守住食材鲜味的同时,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为让食客消费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大力推行明码标价,要求时令海鲜价格实时更新公示,并结合消费提醒与价格巡查,有效杜绝“时价”模糊空间,让每一笔交易都经得起检验。

延伸价值增收链 当好共富工坊的“助推器”

  灵门白蟹共富工坊里热闹非凡,蟹池里一只只青壳白肚的白蟹张牙舞爪,分拣区工作人员根据白蟹的鲜活度、个头大小等熟练地分拣归类,打包区内工人利落地将裹着冰袋的肥美白蟹码放到泡沫箱。在旺季时,该共富工坊可吸纳70余名村民来此打零工,日均收入400元,在家门口实现增收。

  白蟹的另一种衍生吃法——蟹糊,是一道著名的传统小吃,也深受市场欢迎。为进一步提升当地特色水产制品蟹糊的食品质量和安全水平,该局以“浙产好食品”为引领,积极培育“乡村富民小作坊”。一方面,从资质透明化、场所规范化、操作阳光化、管理可视化、经营合规化和发展共富化等方面对蟹糊小作坊开展生产工艺流程指导和从业人员职业培训,在日常监管中重点抽检蟹糊产品,严守食品质量生命线。另一方面,以“好食品+共富”为载体,原料直采于当地渔民,招聘当地村民到小作坊就业。今年上半年,该小作坊已销售蟹糊1万多瓶,销售额超60万元。

打造品牌赋能链 当好宣传推广的“护航人”

  近年来,灵门白蟹正经历着从食材到文化符号、从特产到城市礼物、从排档到文旅IP的三重蜕变。

  在“台州菜·玉海宴”美食区域品牌战略下,包含灵门白蟹等8种海鲜入选玉环十大名小吃。借力玉环闯海季、山海乡村跑等系列活动,大力推荐灵门白蟹,让游客在文旅活动中沉浸式体验灵门白蟹的鲜美。

  该局还联合玉环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甄选优质蟹糊产品纳入玉环市首届“玉见榴香”特色产品伴手礼名录,通过组织特色伴手礼评测公益活动、美食市集活动、玉环本地网红直播等渠道多方位开展宣传推广。

  为更好地提升餐饮服务品质和文旅体验,今年沙门镇启动了灵门渔港海鲜广场新建项目,该项目依托灵门渔港海产资源和本土渔文化,打造集排档餐饮、水产交易、主题住宿、海鲜零售、文化体验等于一体的蟹文化主题文商旅综合体。

  从灶火升腾的排档到机械生产的工坊,从本地食客的赞誉到远方游子的伴手礼,玉环市市场监管局以专业化、精细化的监管与服务,为灵门白蟹产业链嵌入“安全阀”与“加速器”。当“吃得安全、买得放心”成为灵门白蟹最闪亮的标签,这条流淌着鲜美与诚信的蟹产业之河,正源源不断地将共富活水灌溉至乡村的每一寸土地。

□林 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芯片ETF基金(159599)... 7月25日,截止午间收盘,芯片ETF基金(159599)跌0.27%,报1.484元,成交额1107...
红利低波ETF泰康(56015... 7月25日,截止午间收盘,红利低波ETF泰康(560150)跌0.33%,报1.195元,成交额72...
A500ETF永赢(15938... 7月25日,截止午间收盘,A500ETF永赢(159386)跌0.28%,报1.076元,成交额24...
油气ETF博时(561760)... 7月25日,截止午间收盘,油气ETF博时(561760)跌0.10%,报0.975元,成交额371....
科创板新能源ETF(58896... 7月25日,截止午间收盘,科创板新能源ETF(588960)跌0.83%,报1.073元,成交额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