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水务集团的水循环经济产业链宛如一条充满活力的纽带,引领着水务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通过对水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从源头到末端形成了一个闭合的生态系统。在这个产业链中,污水处理环节将废水转化为可再利用的中水,用于城市绿化、道路冲洗等,既节约了水资源,又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供水系统不断提升水质,为市民提供优质的饮用水。这种循环经济模式,不仅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还为水务产业树立了典范,推动着福州水务产业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城市的绿色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党建聚链 攀高向新
福州水务集团水循环经济产业链引领水务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城区交通要道西二环沿线,一段全长超110米的新型复合管材悄悄守在地下,护好城区排水安全;洋里污水处理厂内,一束束膜丝在技术巧手中焕发新生,做好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的“加法”;水循环经济产业链党建融创实践中心里,蓝色动能澎湃,在党旗下尽显活力……
在市民的日常生活中,凝结着“滴水映初心·聚链惠民生”的生动实践。作为市属水务产业排头兵,福州水务集团依托产业链党建品牌,构建“1355”工作机制,以党建组织力激发产业发展力,推动福州水循环经济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福州水务集团水循环经济产业链党建联建大会现场。记者 陈暖 摄
党旗辉映聚合力
党旗所指,产业所向。6月5日,福州水务集团水循环经济产业链党建品牌发布。“水”和“链”在此汇聚,为民初心从细微处践行。
记者在福州水务集团水循环经济产业链党建融创实践中心看到,从东海之滨到西北边陲、从科研院所到施工一线,一个个链上企业党组织如毛细血管般延伸,党员好似链上的“红色细胞”。在宁夏银川都市圈城乡东线供水工程信息化系统项目现场,在台风暴雨排水防涝前线,在龙舟主题公园的“前世今生”里……党旗,始终飘扬在攻坚最前沿。
“‘1355’工作机制中的‘1’,就是建强一个平台。我们以集团党委为核心,搭建产业链党建平台。目前,平台凝聚了产业链上下游协作伙伴202家,联动党组织133个,覆盖党员6519名,实现链上企业党员全覆盖。”福州水务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组织联动,激发协作动能。“一产业一链条、一链条一支部”的矩阵,建立起5个功能型党组织,福州水务集团5名党委委员被派驻至功能型党支部担任党建指导员,通过常态化联席会议机制、精准化清单管理机制,将党建工作深度嵌入产业链研发、生产、维护等环节,实现党组织对产业链发展的全方位引领。
在产业链党建联建活动阵地,从2025年全国给水大会、福建省城市建设协会排水和污水处理分会2025年会员大会到多场联合党日活动,再到一次次参观学习,“联学联建”活动深度互动,企业交流壁垒被一点点打破。
“党员跨企业‘双报到’制度,也是我们产业链党建工作的亮点所在,让党员先锋作用在链上充分发挥。”该负责人说,目前集团已整合产业链党建阵地34个,累计开展党建联建活动45场次。
产业链技术联合团队深入管道内部收集数据。(福州水务集团供图)
三大引擎赋新能
如何让产业链党建平台的聚合功能充分激活?怎样推动链上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合作?福州水务集团激发三大功能,在创新、人才、资金三大领域精准发力,把向上的党建势能转化为向前的发展动能。
科技活水,润泽产业沃土。链上企业强强联合,通过统筹科研需求、共享实验设备、联合攻关关键技术,推动创新链效能裂变。
眼下,一个个与同济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中心、福州大学、福建理工大学等高校及研究机构合作开展的科研项目陆续开花结果,获评省市级科技进步奖12项,累计转化科创成果17项。
人才奔涌,激活一池春水。在一个个人才孵化加速器里,构建了“引、育、留、用”全链条人才生态体系,打破人才发展壁垒,为产业链提供人才支撑。
在福州大学、福建理工大学等高校定向开设的供水方向专业硕士班里,“链上英才”培育库持续充实;在“产业人才共享池”里,链上企业技术骨干交叉挂职、经验互鉴。目前,链上已集结4名院士、23名博士、108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265名高级工程师等高层次人才。
金融活水,浇灌实体之林。福州水务集团充分发挥产业融资助推器功能,资产证券化、绿色债券、专项债及超长期国债等与水务产业适配的个性化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陆续上线,为链上民营企业等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精准“滴灌”助远航
活力迸发的产业链上,高阶战略服务专委、银企互通服务专委、数字赋能服务专委、法务风控服务专委与人才培育服务专委五大服务专委靶向发力,以“精准滴灌”的服务模式,破解链上成员单位的烦心事、挂心事,跑出发展加速度。
智能问数、智能客服、厂站巡检……7月10日,人工智能赋能供水运营管理技术研讨会上,一家家链上企业代表畅所欲言,共绘数字水务新蓝图。
“这是我们数字赋能服务专委的独家本领。”上述负责人介绍,作为产业链科技创新的孵化港湾与加速平台,专委们发挥各自优势,加速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科研成果落地转化。
在提升产业链法治水平上,法务风控服务专委携手前行,当好“风险防控卫士”。近日,一份由住房城乡建设部法规司出具的成果采纳证明,就是这支“法务军团”的亮眼成果。
“这是由福建省建设法制学会牵头、福州水务集团参与的《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门规章评估(城乡建设管理类)》课题研究成果。”该负责人介绍,它为城乡建设管理类立法工作注入了专业智慧与实践经验,也成为产业链合规化发展的有力后盾。
五链协同绘福景
面对水循环经济全产业链集群化发展的新目标,在党建“红线”的牵引下,供水、排水、环保、文旅、数字等五条产业支链协同发力,交织成水循环经济的壮阔图景。
在福州水务集团所属自来水公司城门水厂、飞凤山水厂,两代先进的水下刮泥机正在沉淀池底部运行,显著提升排泥效率。
“这是我们的智慧结晶。”上海冠龙阀门节能设备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以产业链党建为纽带,公司作为合作企业,与自来水公司共建技术攻关小组、共享创新资源,从全国首台单轨式水下刮泥机到国内第一台采用不翻板设计的刮泥机,打造了行业产研融合的新典范。
聚焦提升管材防腐性能的课题,福州水务集团所属排水公司技术团队、福建理工大学陈礼洪教授团队及诺达建材三方展开智慧碰撞,首批排水智造产品落地试验。在西二环沿线,一根根裹着明黄色“防护服”的混凝土管已安家落户,用“材料—结构—工艺”三重防护体系为污水排放开辟新路。
环保产业链上,福州水务集团所属海环公司携手同济大学,在“膜修复再生与延寿”项目上闯关夺隘,让报废膜实现重生,相比更换新膜,每10万吨污水的处理规模可创造直接经济效益约300万元,这在全国尚属首次。
一滴水,折射为民初心;一条链,凝聚奋进力量。“我们将以‘滴水映初心·聚链惠民生’产业链党建品牌为引领,将惠民生镌刻为产业发展的永恒坐标,串珠成链、握指成拳,为建设更具魅力的海滨城市、山水城市贡献水务力量,让幸福之水浸润榕城千家万户。”福州水务集团相关负责人说。(记者 孙漫)
上一篇:仓山:义序工业园区一期D地块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