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这几天,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访问美国,并与特朗普举行会晤,成为特朗普第二任期首位访美的东盟国家元首。
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抵达美国华盛顿。
此行,小马科斯迎着美国“关税大刀”的寒光,急切地奉上菲律宾的国家利益作为觐见之礼,但却被迎头泼了一盆冷水。
为何此时紧急访美?
当前,小马科斯政府正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
对内,他为谋求独裁权力,大肆迫害杜特尔特家族,导致矛盾激化、政局动荡,经济发展也备受拖累。
对外,他谋求与美国进行彻底的战略捆绑,大搞“倚外闹海”,频繁在南海问题上挑战中国,使菲律宾陷入极为被动的地缘局面。
没成想,铁了心跟着美国跑的菲律宾,竟然也成了特朗普关税大棒的威胁对象。
小马科斯火急火燎地访问美国,主要是想当面“表忠心”,就贸易、安全等问题与美方进行沟通。
关税问题求放过。
7月9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宣布,将自8月1日起对菲律宾输美商品加征20%关税。
美国是菲律宾最大的出口市场,一旦关税大棒砸下来,将严重冲击菲律宾的支柱产业,进一步加剧失业问题,让原本就已陷入困境的经济“雪上加霜”。
小马科斯此时求见特朗普,就是想在关税截止日期到来之前,让美方在税率上“高抬贵手”。
南海挑衅求支持。
近期,菲律宾在南海动作频繁,挑衅意图非常明显。
7月15日,菲海警9701船在中国黄岩岛附近海域活动,其间主动危险抵近中国海警舰艇,最近距离仅有百米。
7月17日,菲律宾宣布向美军开放巴拉望岛乌卢甘湾的海军基地,该基地距离仁爱礁仅257公里。
小马科斯访美前密集在南海搞小动作,就是要向美方交上“投名状”,争取美方对《美菲共同防御条约》的强化承诺,推动美国在国际上声援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联美抗中”。
内病外治求背书。
当前,小马科斯政府的内外政策引起本国民众的强烈不满,中期选举结果不及预期,执政支持率暴跌至25%,面临着杜特尔特家族的强力挑战。
陷入国内政治困局的小马科斯此时“拜见”特朗普,并大肆标榜“东盟首个”,大有内病外治、寻求背书的意思。
小马科斯希望通过一次成功的访美之旅,强化自己在国内的威望,进而保住颤颤巍巍的总统宝座。
竹篮打水一场空。
小马科斯信心满满地前往美国,结果在白宫被特朗普当面“打脸”,让他的访美之旅沦为了国际笑柄。
当地时间7月22日,特朗普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会见小马科斯。
战略误判,关税照缴。
虽然特朗普在7月初的公开信中已经暗示菲律宾不要“得寸进尺”,但小马科斯仍抱有一丝幻想:作为美国在亚洲“最紧密的盟友之一”,菲律宾有可能拿到比其他东南亚国家更低的税率。
小马科斯一边卑躬屈膝“表忠心”,一边主动在经贸问题上做出让步,希望能换来特朗普的网开一面。
但白宫会晤后特朗普即宣布,美国将对从菲律宾进口的商品征收19%的关税,比之前公开信里提出的20%只降了1%,同时菲律宾还要对美国开放市场,并实施零关税。
不能说特朗普一点面子没给,但给的着实很有限。
这一结果凸显了小马科斯的双重误判:一方面,高估了自身在美国印太战略中的地位;另一方面,低估了特朗普“美国优先”原则的刚性。
共同防御,虚多实少。
赴美前夕,小马科斯政府通过加大在南海的挑衅力度、对美开放军事基地等,极力向美国证明自身的战略价值。
有分析认为,菲律宾试图将安全和贸易问题捆绑,但美方并不想将这两者混为一谈。
当地时间7月21日,美国防长赫格塞思与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会面。
美国务卿卢比奥、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在与小马科斯会谈时,仅就美菲防务合作做出了象征性表态。
根据官方通报,双方重申了1951年签订的《美菲共同防御条约》,鲁比奥高调宣称“美菲联盟牢不可破”。
但特朗普政府始终拒绝明确在南海冲突中军事介入的具体条件,仅以模糊的“共同防御”原则敷衍应对。
这些空话套话的背后其实是美国“低成本”利用菲律宾的算计。特朗普政府希望菲律宾在没有获得实质性利好的情况下,能继续配合美国的印太战略,在南海挑衅中国,充当遏华的棋子。
大国之间,陷入尴尬。
近期,随着中美经贸磋商持续推进,两国关系出现了明显的缓和迹象。
继中美彼此放宽出口管制后,双方团队将于下周在瑞典举行第三轮经贸磋商。
但缺乏政治敏锐性的小马科斯并未察觉到中美关系的缓和趋势,访美期间还在极力渲染“中国威胁”、鼓吹“随美抗中”。
结果在白宫会见现场出现了让小马科斯极为尴尬的一幕。
当被问及美菲如何看待与中国的关系时,特朗普表示:“我们和中国相处得很好,我们关系很棒。事实上,磁铁(稀土磁体)正在以创纪录的数量从中国运来。”
随后,他看向小马科斯说:“我不介意你和中国打交道。做你该做的。你和中国打交道丝毫不会让我感到困扰。”
从现场部分媒体拍摄的视频画面来看,小马科斯欲言又止,表情极为难看。
很显然,小马科斯短视的政治投机,只会让菲律宾沦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
来源:九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