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信心 看发展】
上半年甘肃外贸逆势突围
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百分之三十三点八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李文慧
7月22日,记者从兰州海关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上半年,甘肃外贸进出口总值352.1亿元,同比增长33.8%,增速在全国排名第二。其中,出口85.6亿元,增长40.5%;进口266.5亿元,增长31.7%,增速排全国第一。
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甘肃外贸逆势突围,交出了一份“总量稳增、结构优化、活力迸发”的成绩单。这背后,折射出甘肃外贸的新变化。
首先,甘肃外贸结构正在持续优化。这样一组数据值得注意,上半年,甘肃省一般贸易进出口259.2亿元,增长41.7%,占全省外贸总值的73.6%,占比较去年同期提升4.1个百分点。
据介绍,一般贸易通常指在国内购买原材料或零部件,经过生产加工后出口,或直接从国外进口商品后在国内销售。一般贸易企业在国内拥有较为完整的生产体系和供应链,一般贸易的产业链通常较稳定,相对不易受外部冲击。
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完整度和稳定性,是韧性所在。我省一般贸易进出口总额和占比的“双增长”不但体现了外贸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完整与稳定,也是我省外贸结构正在不断优化的直接体现。
外贸“朋友圈”越拓越广,市场多元化成效显著。
上半年,甘肃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265.3亿元,增长33.1%,占全省外贸总值的75.3%;对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101.7亿元,增长65.5%,在巩固哈萨克斯坦、澳大利亚等传统伙伴合作的同时,新兴市场成为重要增长极,贸易网络更加多元稳定。
“我们已成功将静宁苹果出口至尼泊尔、越南、孟加拉国等多个国家,近期还有15吨优质苹果将发往澳大利亚市场。”静宁县红六福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志伟说。越来越多的外贸企业对新兴市场的信心更足了。
新旧动能转换加速,产品结构的升级为甘肃外贸提供新的动能。
在全球能源向绿色低碳转型的浪潮下,我省“新三样”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需求持续攀升。上半年,甘肃省电动汽车、光伏产品、锂离子蓄电池“新三样”产品出口增长17.9倍,其中光伏产品出口激增138.2倍。
“今年以来,国际市场对光伏电池需求旺盛,我们的产品远销印度、德国、荷兰、英国、阿联酋等国家和地区。今年计划实现出口产值4亿至5亿元。”欧昊新能源电力(甘肃)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孙振明说。
除了出口,重点资源性产品进口对甘肃外贸增长拉动显著。上半年,甘肃进口金属矿砂197.7亿元、增长44.0%,占全省进口总值的74.2%;进口镍锍32亿元,增长104.8%;进口镍钴材料12.4亿元,增长65.6%。
此外,甘肃外贸的增长离不开政务效率的大幅提升。兰州海关通过“模式创新+科技赋能”结合的方式,保障重点资源性产品高效进口,不断优化监管服务。
据了解,2022年10月,甘肃金川集团成为全国海关首个“进口铁路运输铜精矿‘口岸+目的地’联合监管”通关模式试点企业。去年12月,白银有色集团也成为试点企业,同时还在阿拉山口一个试点口岸的基础上,又增加二连浩特口岸。今年7月初,兰州海关所属金昌海关进口铁路运输铜精矿累计突破100万吨大关。
“试点之后,口岸海关只做‘不落地’的放射性快速检测,检测合格即放行。实验室检测环节也后移到企业场区监管地集中取样检测,环节简化了不少。同时,我们运用大数据和信息化手段进行风险评估,做到风险可控。”兰州海关综合业务一处处长张军告诉记者。
“海关的举措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铜精矿入厂周转从18天缩短到8天左右,通关从5至10天压缩到平均30小时。试点矿源持续扩大后,企业每年可节约进出口成本超5000万元。”金川集团铜贵公司总经理张燕表示。
贸易结构持续优化,外贸“朋友圈”不断扩大,新能源装备、特色农产品等多元业态协同发力,监管服务不断提质增效……在市场、技术、政策的协同发力下,甘肃外贸逆势增长,跑出了“加速度”。
责任编辑:郭林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