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江淮】托管田增产又增收
创始人
2025-07-24 08:29:33
0

(来源:安徽新闻网)

转自:安徽新闻网

7月15日清晨,太和县肖口镇王寨村的千亩玉米地里,晶莹的露珠在翠绿的叶片上滚动,几位村民正背着喷雾器在田间穿梭。

“托管政策真是好。”69岁的村民王玉华停下手中的活计,抹了把额头的汗水,“以前自己种地,买种子、购化肥,一年到头累死累活也剩不下几个钱。现在把地交给村里统一管理,土地租金一分不少,工钱现结,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王玉华朴实话语中流露的满足感,正是王寨村探索破解农村发展难题带来的新气象。面对“土地细碎化、农户老龄化、种植低效化”的困境,村党委书记王友福带领村“两委”班子立足实际、主动求变,发挥王寨村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的自然禀赋,创新探索出“党支部+农户+种粮大户”的“大田托管”新模式。

“我们村‘两委’不再是简单的管理者,而是深度参与土地托管后的全链条服务。”村干部王玉磊向记者介绍这一转变带来的效益,“对群众来说,土地托管后,拿租金、挣工钱,收入翻了一番都不止。对我们村干部而言,参与合作社经营管理,干得好还有工资绩效,大伙儿干劲自然更足了。”

这种深度服务的关键举措之一,便是由村党组织牵头成立了农资供销合作社。合作社直接与洋丰、辉隆等大型农资企业合作,省去中间环节,把农资价格实实在在压了下来。

农资价格的优势和服务的完善,让村民真切享受到了实惠与便利。“现在买化肥农药,比市场价便宜两成左右。”前来购买农资的郝正富大爷高兴地告诉记者,更让村民安心的是村里推出的“假一赔十”承诺,以及对困难户的送货上门服务。

2024年,合作社销售农资300多吨,帮助村民节约成本15%,粮食增产20%,让1200多户农户受益。

农资管理的规范化和规模化经营效益的显现,有力推动了村集体经济的蓬勃发展。2024年,王寨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49万元大关。

集体经济壮大的成果,最终转化 成村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村里每年拿出集体收入的8%用于民生改善,为70岁以上老人发放敬老金5万余元,为高考550分以上的优秀学子每人发放200元奖学金,还通过评选“好婆婆”“好媳妇”“清洁文明户”等活动,累计发放米面油等生活物资价值3万余元。

■ 本报记者 李鹏 本报通讯员 张磊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证2000ETF富国(563... 7月25日,截止午间收盘,中证2000ETF富国(563200)跌0.23%,报1.300元,成交额...
A100ETF基金(15963... 7月25日,截止午间收盘,A100ETF基金(159630)跌0.50%,报1.183元,成交额39...
芯片ETF基金(159599)... 7月25日,截止午间收盘,芯片ETF基金(159599)跌0.27%,报1.484元,成交额1107...
红利低波ETF泰康(56015... 7月25日,截止午间收盘,红利低波ETF泰康(560150)跌0.33%,报1.195元,成交额72...
A500ETF永赢(15938... 7月25日,截止午间收盘,A500ETF永赢(159386)跌0.28%,报1.076元,成交额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