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新华财经
随着基金2025年二季报披露完毕,FOF的最新买基动向浮出水面。数据显示,华安黄金ETF成为2025年二季度末获FOF重仓数量最多的基金。而从FOF重仓市值的角度看,债券型ETF也是FOF的主要投资对象。Wind数据显示,海富通中证短融ETF、鹏扬中债-30年期国债ETF、富国中债7-10年政策性金融债ETF等债券型ETF获FOF重仓市值名列前茅。从年内业绩出色的FOF配置思路中可以发现,不少FOF基金经理的配置思路比较积极,港股科技、港股创新药、科创芯片等主题的ETF成为了FOF净值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凭借二季度的积极调仓换股,近期多位“百亿级”全市场选股基金经理业绩显著回暖。从二季度调仓换股的情况来看,“成长派”主动权益基金经理积极挖掘AI算力、创新药等板块机会;“价值派”基金经理深耕大金融、资源品等方向;执行“哑铃型策略”的基金经理则兼顾科技成长与高股息品种的配置。部分基金经理表示,不仅是个别行业景气上行,国内市场将迎来全面重估。在地产和基建投资均缺乏亮点的背景下,以AI算力为代表的先进制造领域独挑大梁,短期看已成了国内投资需求的压舱石,长期看则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经济产出的附加值,推动经济结构继续向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转型。
随着中国经济基本面稳步向好,外资持续加码中国资产,A股市场逐渐成为其新的重点布局领域。国家外汇管理局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扭转过去两年净减持态势。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全球资本正经历“再平衡”过程,外资在A股的配置比例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伴随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以及长期资金逐步进入市场,A股市场中长期发展潜力巨大。
上海证券报
•公募基金科创板配置比例创新高
掘金硬科技,公募持续加码科创板。二季度,主动权益类基金的科创板股票配置比例创出历史新高。与此同时,科创板主题基金阵营加速扩容,规模已突破3000亿元。多位机构人士表示,随着科创板改革持续深化,未来将加大科创板主题产品的布局,科创成长层指数产品可期,有望为硬科技投资注入新动能。
7月23日,港股收盘延续涨势,恒生指数年内涨幅超过27%,显著跑赢全球主要股指,并创下三年半新高。从成交活跃度看,上半年港股日均成交额达2406亿港元,较2024年的日均成交额1318亿港元增长超80%。但对于在港上市的大部分中小银行股来说,“热闹是别人的”,这个板块的个股依然成交清淡,有的甚至动辄零成交。7月23日,在港股上市的中资银行中,有2家银行成交额为0港元,2家成交额不足1万港元,4家成交额不足10万港元。这些成交低迷的银行股均为区域性银行,且市值均不到300亿港元。
•风险偏好回升 债市被动调整
7月23日,在沪指盘中一度突破3600点、商品市场同步走高的背景下,债市再度承压,长端利率上行。尽管午后市场情绪回稳带动债市部分修复,但整体“股强债弱”格局仍在延续。多位分析人士表示,风险偏好持续回升、“反内卷”政策密集出台及商品通胀情绪升温,是债券市场近期收益率上行的主要推手。展望后市,尽管资金面仍偏宽松、票息资产具备配置价值,但在股市未明显变盘前,债市策略仍应偏防守。
证券时报
A股市场强势格局持续演绎。7月23日尾盘虽出现一定波动,但当天盘中多个主要市场指数仍然创出阶段新高。市场热度回暖,不仅主要市场指数频创阶段新高,市场成交额“水涨船高”,两融交易也趋向活跃。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市场整体上行的同时,结构性分化也比较明显。业内专家受访时表示,2024年以来A股呈现激烈波动、趋势收敛的特征,显示资金博弈激烈,市场情绪主导短期定价。从中期的维度看,A股定价的有效性逐步显现。展望后市,市场乐观趋势预计仍将延续。
基金市场再现年金计划“组团”买ETF的现象。将于7月25日上市的富国中证港股通科技ETF,前十名基金份额持有人中,有9名为年金计划,包括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等。年金计划是近两年ETF持有人中逐渐显露的新身影。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年金投资者持有上市基金的规模约为60亿元出头,与2022年底相比,实现了逾300%增长。但与年金计划自身几万亿元的规模相比,年金配置公募基金的空间依然较大。
截至7月22日,A股市场融资余额达到19196.13亿元,续创4月以来新高,较上个交易日增加150.48亿元,已连续两个交易日增加超150亿元。融资资金自月初开始持续净流入,截至7月22日的16个交易日中,14个交易日均为净流入,合计净流入814.65亿元,已超过5月和6月融资净流入之和。广发证券研报认为,在过去一个月指数反弹过程中,风险偏好最敏感的融资资金已明显入市,指数初步呈现慢牛态势。分行业来看,7月以来共有26个行业获融资净流入,5个行业净流出。电力设备、电子、有色金属净流入金额居前,均超过70亿元,计算机、医药生物、非银金融等行业融资净流入金额均在60亿元以上。
证券日报
7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5年二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据统计,2025年二季度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68.56万亿元,同比增长7.1%,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2.92万亿元。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记者表示,信贷总量平稳增长映射出我国经济复苏动能增强。同时从各类细项来看,普惠小微贷款、涉农贷款等增速显著高于整体贷款增速,反映出政策对薄弱环节的精准滴灌。
今年二季度,公募基金对银行股整体呈现增持趋势。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公募基金对银行股的持仓总市值达2053.69亿元,较今年一季度的1616.07亿元环比上涨约27%。在业内人士看来,政策效应显现推动各类资产价格企稳回升、公募基金对低配板块的关注度提升以及红利策略逻辑的演绎等多方面因素,共同推动了二季度公募基金对银行股的增持。站在当前时点,尽管银行板块有所调整,但中期行情或尚未结束,投资吸引力仍存。
又一笔百亿元级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即将落地。日前,杭州市科学技术局发布关于征求《杭州市优化创新生态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大投入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其中提出,加大颠覆性成果转化直投基金投资力度,打造超100亿元的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题,一直是业界关注的重点。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常面临商业化路径不清晰、落地困难等瓶颈。同时,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为解决上述难题,壮大长期陪伴企业成长的“耐心资本”至关重要。在此背景下,多地政府纷纷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旨在加快推动颠覆性技术的转化落地。
编辑:罗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