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罗颢
近期外卖平台“大战”引发了全民狂欢,“0元喝奶茶”“打工人干瘪的钱包也实现了奶茶自由”“每天睁眼就是满减”,网友纷纷下场“参战”,有些网友一天能喝好几杯!然而,医生却在这场“甜蜜风暴”中看到了令人担忧的健康隐患——一场围绕健康的“暗战”已在甜蜜与便利的表象下悄然打响。
消费者:天天吃外卖,身体悄然发出警报
炎热的夏日,南宁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穿梭忙碌的外卖骑手,奶茶店等外卖商家更是忙得不可开交。在南宁的一家知名奶茶店内,店员们从早到晚一刻不歇地制作奶茶。奶茶店负责人刘先生告诉记者:“这段时间订单量爆增,平时一天也就几百单,现在每天都能接到上千单,员工们加班加点都做不过来。招牌奶茶一天能卖出几百杯,很多都是外卖订单。”而在附近的一家中式快餐店,老板也表示,外卖订单太多了,厨房的出餐速度都快跟不上了。
消费者的热情更盛。在写字楼工作的林女士兴奋地说:“每天打开外卖平台都能看到各种满减优惠,一杯奶茶算下来只要几块钱,太划算了。现在我每天都要点上一杯,有时候甚至一天能喝两三杯。”在商场逛街的陈先生也表示:“现在点外卖太便宜了,我这几天几乎顿顿都点外卖,方便又实惠。”
然而,部分消费者发现,近期身体开始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上班族小李诉苦说:“最近总是感觉胃胀,消化不好,还经常便秘。我仔细想了想,可能就是因为这段时间天天吃外卖,饭菜的油太多,蔬菜少。”王女士也表示:“天天吃外卖,脸上都冒痘了,腰也粗了,一称胖了6斤。”这些身体发出的警报,为消费者敲响了警钟。
提醒:甜蜜与便利表象下的隐性“雷区”
“一杯奶茶的热量,可能抵得上人体一天所需热量的三分之一。”南宁市妇幼保健院主治医师刘永新的提醒直指核心。她解释称,奶茶中的高糖分会让血糖剧烈波动,长期下来会损伤胰岛功能,大幅提升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反式脂肪酸会扰乱血脂,加速动脉硬化,为心梗、脑梗埋下隐患;过量咖啡因则会导致钙流失、干扰睡眠,糖分和色素还会侵蚀牙齿健康。若再叠加缺乏运动,脂肪堆积引发的肥胖会让心血管病风险飙升。
长期依赖外卖的危害同样不容小觑。刘永新细数:外卖普遍“三高”(高油、高盐、高糖),蔬菜和全谷物占比严重不足,长期食用会导致维生素缺乏、膳食纤维不足,引发便秘甚至增加肥胖、高血压等慢性病风险。更隐蔽的风险藏在细节里:食材来源不明可能埋下食品安全隐患;配送时温度、时间控制不当,易滋生细菌导致肠道感染;劣质一次性餐盒遇高温可能释放微塑料,长期摄入会威胁内分泌、免疫等系统健康。
记者从南宁市多家医院了解到,近期门诊痛风、高血糖患者的数量有所增加,且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趋势。《成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食养指南(2024年版)》指出,痛风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18—29岁人群中糖尿病前期检出率已达20.2%。
解密:优惠之外藏着情绪与社交密码
明知长期大量喝奶茶有损健康,为何人们仍难抵诱惑?南宁市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吴寿平的分析揭开了深层逻辑:这场消费狂潮的驱动力,蕴含着丰富的情绪与社交价值。
从情绪层面看,“0元奶茶”“满减补贴”击中的是人们的“损失厌恶”心理。在平台补贴的博弈中,“薅到羊毛”的瞬间,能让人获得一种短暂的成就感;而奶茶的甜味会刺激大脑释放多巴胺,成为年轻人缓解职场压力、释放情绪的“速效药”。
社交属性则让外卖成了人际关系的“黏合剂”。写字楼里,“拼单满减”打破了格子间的沉默:“谁要凑单?”“这杯我请你”的对话,成了职场非正式交流的日常;新人入职用奶茶“破冰”、项目庆功用奶茶“狂欢”,让一杯杯饮品成了拉近距离的隐形纽带。这种嵌入生活场景的社交需求,让点外卖从“填饱肚子”变成了“融入圈子”的必要仪式。
当“奶茶自由”的新鲜感退去,当体检报告上的异常指标亮起红灯,人们或许应该重新思考:在便利与健康之间,该如何找到平衡?这场由商战点燃的消费狂欢,终需以更清醒的健康认知收尾——毕竟,比起“0元奶茶”的短暂快乐,能长久拥抱生活的健康体魄,才是最该守住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