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媒体助力家乡出圈
创始人
2025-07-24 06:31:28
0

转自:贵州日报

吴双东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阳

“我来自农村,愿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回馈家乡,这是我的责任。”贵州财经大学2025届文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毕业生吴双东表示,毕业后他将奔赴基层,用新媒体助力家乡出圈。

在校期间,吴双东曾任文学院团委策划部部长、网络与新媒体班班长,综合素质测评与学业成绩名列前茅,多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校优秀学生奖学金。他还曾在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三创”电子商务省赛中获二等奖,在第二届全国高校心理微电影优秀作品展获全国百佳(编剧),获第六届全国高校心理情景剧优秀剧目展演全国三等奖(剧务)等。

2022年暑假,吴双东回到家乡遵义市凤冈县,在当地融媒体中心实习,参与助农直播,推介茶叶、糍粑、辣椒等特色农产品,并通过短视频打造地域品牌。“用所学为家乡发展出一份力,是我最宝贵的实践经历。”他说。

2024年大三期间,吴双东多次前往铜仁玉屏调研,他与朋友组建“筠之声”团队,与铜仁市玉屏自治县箫笛协会会长、国家级非遗项目玉屏箫笛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姚茂顺合作,探索用新媒体与数字化手段弘扬箫笛文化。

团队调研发现,传统的箫笛制作技艺需要繁琐的过程,产量不高;教材内容跳跃性过大、没有规范化的阶段教学计划,不利于普及。对此,“筠之声”团队提出多项切实可行策略:参与数字化国风展览,拓宽箫笛知名度;实施数字化保护,建立箫笛文化数据库;创新箫笛教材,持续扩大受众群体;参与打造技艺传承人培育基地,挖掘下一代传承人潜能;研发新型箫笛制作半自动化制作设备,破解箫笛技艺传承难题。

团队还制作了玉屏箫笛宣传片、纪录片及姚茂顺个人专访视频,广泛传播,显著提升了玉屏箫笛的社会影响力。目前,团队改编的《箫笛入门新编》已在玉屏多所中小学推广,成为第二课堂教材。

“我们要用现代科技传播传统文化,帮助玉屏充分发掘箫笛产业优势,做非遗‘守艺人’的护航者。”吴双东说。

如今,吴双东已通过2025年贵州省定向选调生考试,即将前往铜仁市石阡县工作。“乡村振兴需要新媒体,更需要青年扎根乡土的热情。”他表示,未来将继续以新媒体人的敏锐与党员的担当,在基层一线贡献青春力量。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500ETF增强(560950... 7月25日,截止午间收盘,500ETF增强(560950)跌0.26%,报1.162元,成交额225...
中证2000ETF(15953... 7月25日,截止午间收盘,中证2000ETF(159531)跌0.49%,报1.225元,成交额34...
中证2000ETF易方达(15... 7月25日,截止午间收盘,中证2000ETF易方达(159532)跌0.07%,报1.351元,成交...
上证50ETF工银(51085... 7月25日,截止午间收盘,上证50ETF工银(510850)跌0.51%,报3.286元,成交额12...
精武强能向深蓝(最美新时代革命... 来源:人民日报马少利(左二)向战友演示专业工具使用方法。新华社记者 李秉宣摄碧海蓝天,战舰列阵。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