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的文化文物馆有一幅由当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高金爱创作的“三胞胎”老虎剪纸作品。仔细端详,老虎身姿矫健,花纹栩栩如生,腹中幼崽的轮廓清晰可辨。这张剪纸既有猛虎的威严霸气,又因“三胞胎”的设定多了份温情与希望。
剪纸在安塞地区随处可见,方寸红纸,寥寥数剪,是那些最普通的女性劳动者,在辛勤劳作之余,为生活增添亮色、为心灵寻找慰藉的自发创造。从一幅老虎剪纸切身感觉到,最动人的创造,往往就藏在人民群众对生活最本真的热爱中,无需华丽的辞藻,却用最直观的视觉语言,构建了一个属于他们的精神家园。
这种自发的艺术表达,也并非只存在于陕北地区,青海的青绣、广西的山歌、四川的瓷胎竹编等等,都是广大劳动人民在平凡日子里的奇思妙想。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想法,只是想让日子过得更有滋味一点,然后凭着自己的巧思,把寻常物件变成了艺术品,透露着生活的鲜活与厚重,展现出人民群众与生俱来的审美天赋与创新勇气。
真正的创新源泉,植根于基层土壤,孕育于人民火热的生活实践,蕴藏在大众无穷的智慧之中。可以讲,民间艺术作品就是人民首创精神的最好体现。很多民间艺术虽没有固定的章法,却描绘了生活的绚烂图景,展现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不变的真理。就像深埋在地下的种子,只要有合适的土壤,就会生根发芽,开出绚烂的花朵。
人民群众以生活场景为创作舞台,以人生体验为灵感源泉,将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期盼,熔铸于每一段唱腔、每一件手作之中,既延续着文化传统的根脉,又饱含着与时俱进的智慧。唯有尊重人民在文化创造中的主体地位,珍视他们在传承中融入的生活智慧与时代感悟,才能让文化的源头活水始终清澈丰盈,在代代相传中生生不息。
时代的进步从来不是孤立的突进,而是无数创造者共同发力的结果。从日常生活的细微变化到社会发展的深刻变革,群众的创造实践始终贯穿其中,在历史进程中留下一个个坚实的足迹。若能充分点燃人民群众的创新热情,不断拓展他们实践探索的空间,各种奇思妙想便会汇聚成推动发展的磅礴力量,共同描绘出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恢宏图景。
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创造潜力和聪明才智。保护人民创造力,就是守护住一个民族向前走的底气与灵气。当每一份微小的创造都能被看见、被呵护,为创造者提供必要的条件,让他们的巧思能落地生根,让源于生活的创造能反哺生活,如此方能让人民的创造力如活水般奔涌不息,为文化传承与时代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上一篇:津城以“信”相迎(图)
下一篇:非遗藏毯的“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