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转自:中华工商时报
在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区青年城一座明亮的办公楼内,一场关于科技创新的变革正蓬勃展开--1800平方米的开放空间里,创业者、企业家和科研人员围坐讨论,为解决技术难题碰撞智慧火花。
2024年4月,长泰区政产学研科创平台启用。作为全省首个县区级综合性科创平台,这里汇聚了创业孵化区、政产学研办公区、成果展示区与对接洽谈区四大功能区。一年多来,这座开放创新枢纽见证了102家高新技术企业、60家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与清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35所高校院所的技术"联姻"。
"平台成立后,技术攻关不再孤立无援。"站在自动化生产线前,福建中裕水性超纤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感慨道。两个月前,企业还为原料上料环节传感器频繁失灵而发愁,如今,通过平台对接厦门大学专家,协作机器人的解决方案已进入实施阶段。
政府当好科技“红娘”
“当公司的橡胶配方升级陷入僵局,企业一筹莫展时,多亏了平台直通中国工程院王琪院士团队,使企业研发迎来转机。”福建元吉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言语中充满感激。
长泰区注重科技创新,研发经费支出占比连续14年位列漳州市第一,但技术瓶颈如何突破?2023年初,长泰区委领导在深入走访企业时,这个问题成为党政企三方共同关注的焦点。
数据显示,长泰拥有10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1家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R&D(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强度稳居全市首位,但企业普遍面临高端人才引进难、技术攻关受阻等困扰。
产学研合作中,政府应发挥怎样的作用?如何既不“缺位”,更不“越位”?福建明确“政府要当好科技红娘”,在福建省委“产学研合作中,政府要起到领导、引导和推动作用”的指引下,长泰成立全省首个县区级政产学研科创平台。
“我们立足自身实际,创新‘五个一’工作体系。”长泰区政产学研科创平台负责人介绍,通过组建专业服务队伍、建立“请进来+走出去”双轨机制、构建产业人才大数据系统、保障每年60万元财政经费、打造青年人才生活基地,全面构筑创新生态。一年多来,平台征集企业需求129条,成功促成69项技术对接。
精准破解创新“四难”
步入平台成果展示厅,只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发的“长泰区产业人才大数据系统”持续高效运转。屏幕光影流动间,40万家高新技术企业、3000多所高校、1000万名科研人才的数据实时交互。
“平台精准聚焦县域企业科技创新人才难找、技术难找、机构难找、产业难找四大痛点。”平台技术员现场演示:输入“锂电池水性粘合剂”,系统瞬间锁定专业研究团队,点击学者信息,专利成果、合作网络、研究热点尽收眼底,且可实现无缝对接。
值得一提的是,该平台既广纳百川,又聚焦本土,专门设立闽南五大工科强校合作区,厦门大学、华侨大学、闽南师范大学等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在竞速展示墙上动态更新。
“这套系统已成为科技对接的‘智能桥梁’。”平台负责人举例,漳州立达信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大学医学部就智慧健康LED照明技术研发签订合作协议;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与新峰科技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全年64批次对接活动,推动三大主导产业链企业与14所“双一流”高校深度合作。
聚才留才培育创新“沃土”
走进创业孵化区,年轻的创客们正在导师的指导下完善商业方案。洪百中的工作室门庭若市,这位“农民创业导师”开创的“草—兔共生”生态模式,已带动百余农户年增收超500万元。
“马兰花耐寒抗旱,恰似创业精神。”平台引入人社部马兰花创业培训项目,三位省级创业导师定期驻点指导。作为创业导师团队一员,漳州宏发电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肖明星频繁穿梭于高校与孵化器之间,努力将企业的管理经验转化为创业养分。
创新活力在此汇聚,科创平台所在的298青年城,俨然成为一座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活社区”。咖啡厅里飘散着现磨豆香,创业者们边啜饮边碰撞着想法;共享办公区外,健身房里有人挥汗如雨,瑜伽室内则一片宁静;夜幕降临时,大型露天电影基地吸引了众多年轻面孔,旁边的灯光篮球场正进行着激烈的对抗赛。这里不仅有创业公社、孵化基地、电商直播中心等专业平台为创新提供土壤,更精心打造了满足多元需求的配套:从飘着烟火气的烧烤区、私房菜馆、西餐厅和酒吧,到静谧的图书室、充满童趣的儿童游乐场,再到室内运动馆、摄影基地和团建基地,一应俱全。这些业态,让来自全国各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在此交流合作时倍感便利舒适,也为前来实习实践的大学生们提供了工作之余的丰富选择。目前,青年城配套的5栋720套公寓可容纳1500人,其超高的入住率(85%)正是这里吸引力的最佳证明——从平台启用前的冷清,到如今的“一房难求”,变化显而易见。
“从产业园区到创新社区,核心在聚才留才。”长泰经济开发区规模工业企业三年间从185家增至292家,增速居漳州首位。在物联网数字经济产业园蓝图上,产城人融合发展脉络日益清晰。
“没想到这么快就收到了专家的回复邮件。”平台咖啡厅内,青年创业者小林难掩激动的心情。窗外,装载设备的货车驶向港园工业区,一家企业正通过大数据系统破解了橡胶配方技术难关。
夜幕降临,长泰青年城人才公寓灯火通明,活动室传来乒乓球清脆的撞击声,与健身房器械的铿锵节奏、露天电影基地的隐约对白以及烧烤区飘来的阵阵谈笑,交织成青年城夜晚独特的活力乐章。科创平台电子大屏上,代表产学研合作的光点在中国地图上加速蔓延——对接足迹已覆盖41所高校院所,三大主导产业链的创新脉络在八闽大地持续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