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代码:603466 证券简称:风语筑 公告编号:2025-040
债券代码:113643 债券简称:风语转债
上海风语筑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2024年年度报告信息披露监管问询函的回复公告
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
上海风语筑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于近期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发来的《上海风语筑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问询函》(上证公函【2025】0883号)(以下简称“《问询函》”)。根据《问询函》的要求,公司会同年审会计师对《问询函》所列事项逐项复核落实,现将《问询函》相关回复具体内容公告如下:
如无特别说明,本问询函回复中使用的简称与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中的释义一致。
本回复所引用的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合并报表口径的财务数据和根据该类财务数据计算的财务指标。
在本问询函回复中,若合计数与各分项数值相加之和在尾数上存在差异,均为四舍五入原因所致。
在本问询函回复中,期初指2024年1月1日,期末指2024年12月31日。
基于商业秘密和商业敏感信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对本次问询函回复中相关内容进行豁免披露处理。
问题1.关于经营业绩。
年报及前期公告显示,公司主营数字文化展示体验系统的策划、设计、实施和维护服务,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3.76亿元,同比下降41.4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5亿元,较上年由盈转亏,公司称主要系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在手订单实施进度减缓,交付周期延长。成本方面,报告期营业成本10.60亿元,同比下降37.02%,成本构成中,材料费、人工费及施工费同比变动率分别为-39.97%、-2.47%和-59.34%,其中人工费下降幅度较小。
请公司:(1)补充披露报告期内主要完工项目的名称、交易对方名称、关联关系情况、合同金额、开工时间、完工时间、收入确认金额、累计收款金额、应收账款余额;(2)结合市场变化情况、完工项目的数量、金额、平均完工周期等情况,分析本年度业绩下滑的原因及合理性,并结合报告期新增订单、期末在手订单的情况,说明增强公司持续经营能力的保障措施;(3)结合人工成本的确认和归集方式、季度员工数量变动情况、用工模式等,说明人工费下降幅度明显低于营收降幅的原因及合理性。请年审会计师发表意见。
回复:
一、公司说明
(一)披露报告期内主要完工项目的名称、交易对方名称、关联关系情况、合同金额、开工时间、完工时间、收入确认金额、累计收款金额、应收账款余额。
单位:万元
■
注:项目6收入低于合同额系甲方削减预算导致部分展项未实施所致。
(二)结合市场变化情况、完工项目的数量、金额、平均完工周期等情况,分析本年度业绩下滑的原因及合理性,并结合报告期新增订单、期末在手订单的情况,说明增强公司持续经营能力的保障措施;
1、公司2024年度业绩下滑的原因
2024年,受宏观经济调整影响,公司下游政府类客户对文化投入和预算有所减少,公司一体化施工项目的完工数量减少15.93%,同时完工项目的平均规模体量同比大幅降低29.77%,叠加人工成本刚性较强,公司营业收入和利润同比显著下滑。报告期内,公司及同行业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及利润均呈现大幅下滑趋势,具体如下:
单位:万元
■
2、一体化施工项目的完工数量、金额、平均完工周期等情况
■
注:一体化施工项目对应城市数字化体验空间与文化及品牌数字化体验空间,除一体化施工项目外,公司2023年、2024年数字化产品及服务收入为11,207.80万元、5,478.60万元,分别占2023年、2024年营业收入的比例为4.77%、3.98%,占比较小,对整体业绩波动的影响较小。
如前所述,报告期内公司一体化施工项目完工数量和规模大幅减少,同时公司的固定成本如人工开支相对刚性,综合影响下,公司2024年度业绩出现大幅下滑。
3、一体化施工项目数量及完工周期情况
■
公司一体化施工项目的完工周期由2023年的9.33个月缩短至2024年的6.56个月,平均完工周期缩短了2.77个月,下降比例为29.69%,主要是2024年公司完工项目的规模体量大幅降低,项目的整体实施难度和完工周期亦有所降低。此外,受项目复杂程度、客户实施意愿及付款节奏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不同项目的实施和完工周期可能存在较大差异。
2024年,完工周期超过12个月(含12个月)的一体化施工项目数量较2023年度下降15个,下降比例为55.56%。主要原因系2023年,随着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文化旅游市场和线下体验业务需求明显回暖,疫情期间的部分未完工项目在2023年完工,导致2023年完工周期超过12个月(含12个月)的一体化施工项目较多。
2024年,项目完工周期小于12个月的一体化施工项目的项目数量与2023年较为接近,占当年完工一体化施工项目的比例分别为87.24%、76.11%,完工周期由2023年的4.05个月上升至2024年的4.50个月,上升比例为11.11%,主要系客户实施意愿及付款节奏等多重因素,导致完工周期有所增加。
4、公司增强持续经营能力的保障措施
2024年,公司新签合同订单金额为17.86亿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尚未执行的合同订单金额为44.67亿元,公司已签订合同但尚未履行或尚未履行完毕的合同订单金额可保障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未来,随着公司持续强化数字化应用水平和沉浸式体验营造能力,挖掘文化旅游和生活消费应用场景的数字化机会,公司整体竞争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公司正在积极落实“降本增效”举措,致力于提升运营效率和经营效益。通过完善内部控制与管理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和运营管理,有效避免资源浪费。同时,公司拓展采购布局视野,通过优化采购流程和供应商管理,重塑成本体系。此外,公司加强预算管理,合理控制费用支出,从而持续增强盈利能力。
当前,宏观政策持续发力,特别是在化债政策和增量举措方面,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公司将充分利用这些政策红利,全面强化应收账款管理体系,对高风险账款和长账龄款项实行专项催收,提高应收账款的回收效率。
受宏观经济调整的影响,公司面临部分客户的需求释放出现递延现象、招投标节奏的滞后以及实施交付周期的延长等情况。尽管公司目前在手订单数量充足,但仍然不能排除未来由于项目进展缓慢、订单发生变更等不确定性因素导致公司业绩发生波动的风险。对此,公司已经在2024年年度报告中对可能存在的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市场竞争风险、项目实施风险等潜在风险因素进行了风险提示。
(三)结合人工成本的确认和归集方式、季度员工数量变动情况、用工模式等,说明人工费下降幅度明显低于营收降幅的原因及合理性。
1、人工成本的确认和归集方式
报告期内,公司项目实施人员包括项目经理、设计人员以及展陈、系统集成、动画、模型等项目人员,项目实施人员同时负责若干项目的设计实施任务,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公司承接的数字文化展示体验系统整体产品、服务涉及跨领域、多专业的实施环节,公司项目实施人员在参与项目实施过程中还承担着组织、管理、协调各类外部供应商的职责与工作,因此公司项目实施人员薪酬具备项目间接费用的特点,而不同项目的收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项目实施人员对该项目的贡献。根据收入与成本配比的原则,按照收入占比在各完工项目之间进行分摊,并且作为一项会计政策一贯执行,在报告期内没有发生改变,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
2、人工费下降幅度明显低于营收降幅的原因
表格1、报告期内公司一体化施工项目收入成本变动情况
单位:万元
■
表格2、项目实施人员按季度员工数量变动表
单位:人
■
公司的一体化施工项目人员均为与公司签署劳动合同的正式员工。
2024年,公司一体化施工项目的营业收入下降40.96%,营业成本下降36.10%,但一体化施工项目的人工成本仅下降2.47%,降幅显著低于收入下滑的幅度,原因如下:
2024年,受宏观经济调整影响,公司下游政府类客户对文化投入和预算减少,导致公司各类项目完工数量和规模大幅减少,营业收入随之下降。但公司为了维持运营和市场份额,仍需保持一定的用工规模,以应对在手订单和潜在业务,同时,公司一体化施工项目的实施人员均为与公司签署劳动合同的正式员工,劳动合同和员工薪酬具有一定的刚性,因此人工成本没有呈现相应下降趋势。
此外,从上表可以看出,公司2024年扣除人工成本后的项目实施成本下降幅度为43.54%,降幅高于收入下滑的幅度,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通过深化内部控制与管理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与运营管理水平,杜绝资源浪费,提升公司运营效率。
二、会计师意见
(一)核查程序
1、了解和测试与一体化施工项目的收入确认相关的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循环中关键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有效性;
2、检查合同条款,以评价风语筑收入确认政策是否符合相关会计准则的要求;
3、将收入和毛利率与上期、同行业比较分析,分析复核收入和毛利率的合理性;
4、对本期完工和期末未完工项目的工期与合同约定的工期进行比较分析,评价销售收入确认是否异常;
5、就本年确认收入的项目,选取样本,检查销售合同、试运营确认书和审价报告等支持性文件,以评价销售收入是否已按照风语筑的收入确认政策确认;
6、对主要客户的销售合同金额、收款情况以及试运营日期进行函证,以评价销售收入的真实性及是否在恰当的期间确认;
7、就资产负债表日前后确认销售收入的项目,选取样本,检查可以证明达到可交付条件的支持性文件,对期末未完工项目和本期已完工项目抽样进行公开信息查询和询问,确认项目进度,以评价相关销售收入是否在恰当的期间确认;
8、对本期完工的主要项目进行走访,以评价销售收入的真实性、是否在恰当的期间确认;
9、结合存货监盘程序,评价销售收入是否在恰当的期间确认。
(二)核查意见
年审会计师认为公司业绩下滑原因合理,人工费下降幅度明显低于营收降幅是合理的。
问题2.关于应收账款。
年报显示,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余额为23.85亿元,已计提坏账准备9.93亿元,账面价值为13.92亿元,同比下降9.24%,应收账款周转率为0.58,上年同期为1.06,较上年同期下降较大;账龄方面,2022年-2024年账龄3年以上应收账款占应收账款账面余额的比例分别为25.65%、30.37%、43.29%,呈持续上升趋势。
请公司:(1)补充披露主要应收账款对象的名称、资信情况、关联关系、信用政策、应收账款余额、账龄、坏账准备金额,以及涉及项目的合同金额、完工时间、收入确认金额、累计收款金额及期后回款金额,说明其中3年以上及逾期应收账款长期未能回款的原因,相关收入确认的准确性;(2)结合业务开展情况、客户结构及信用政策变化情况、行业情况、与同行业公司的对比情况,说明应收账款周转率大幅下降及账龄3年以上应收账款占比持续上升的原因;(3)结合风险特征组合的分类情况、应收对象的资信状况、同行业公司坏账计提政策,说明坏账准备计提的充分性。请年审会计师发表意见。
回复:
一、公司说明
(一)补充披露主要应收账款对象的名称、资信情况、关联关系、信用政策、应收账款余额、账龄、坏账准备金额,以及涉及项目的合同金额、完工时间、收入确认金额、累计收款金额及期后回款金额,说明其中3年以上及逾期应收账款长期未能回款的原因,相关收入确认的准确性;
1、期末应收账款余额前十名
单位:万元
■
公司的客户主要系政府部门及国资控股平台等,资信情况良好,发生实质性违约的概率相对较低,三年以上应收账款或逾期应收账款主要系客户资金暂时紧张所致,部分客户的逾期应收账款已于期后部分收回,对于上表中项目,均在项目设计施工完成,达到可交付使用状态时确认收入,公司收入确认准确,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
公司一体化施工项目收入确认的具体政策为:
对于一体化施工项目,在项目设计施工完成,达到可交付使用状态时确认收入。收入按照合同价款扣除审价调减率确认。项目达到可交付使用状态,一般以取得项目委托方认可的试运营证明、开馆证明等交付文件为标志;如项目委托方未签发相关书面依据,则以公开信息渠道获取的实际开馆相关记录为标志。
一体化施工项目审减率的选取与调整:
公司一体化施工项目在取得试运营确认书时一次性确认收入,确认收入时审计结算工作通常尚未完成,因此公司根据合同、补充合同等项目资料并结合项目情况,在考虑项目审计结算审减率的情况下,将当期应确认收入的一定比例作为可变对价,暂不确认收入。以预计最可能实现的收入金额对项目进行收入确认。待项目审计结算后,根据审计结算金额对收入预估金额进行调整。若审计结算完成与取得试运营确认书在同一年度内,则公司审计结算调整不涉及跨年收入调整;若不在同一年度,则公司根据审计结算金额对以前年度已确认的项目收入进行调整,将合同调整的金额计入当期收入。
公司根据历史完工项目的审价调整金额与项目合同收入的比例平均值得出其一体化施工项目的比例约为3.5%,并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根据近三年审价项目审减比例对该估计进行复核,2022-2024年度,审减率的平均值为2.12%(详见近三年审计结算项目审减率情况表),低于3.5%。考虑到风语筑项目大多为政府性投资项目,近年来政府性投资项目审价日趋严格,核减情况涉及较多,公司管理层综合考虑行业情况和历史经验,故本年确定审价核减率仍保持为3.5%,收入按照合同价款扣除历史审价调减比例确认。
近三年审计结算项目审减率情况表:
单位:万元
■
企业会计准则第 14号一一收入的相关规定: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 14号一一收入》第十五条:企业应当根据合同条款,并结合其以往的习惯做法确定交易价格。在确定交易价格时,企业应当考虑可变对价、合同中存在的重大融资成分、非现金对价、应付客户对价等因素的影响。第十六条合同中存在可变对价的,企业应当按照期望值或最可能发生金额确定可变对价的最佳估计数,但包含可变对价的交易价格,应当不超过在相关不确定性消除时累计已确认收入极可能不会发生重大转回的金额。企业在评估累计已确认收入是否极可能不会发生重大转回时,应当同时考虑收入转回的可能性及其比重。
每一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重新估计应计入交易价格的可变对价金额。
综上,公司根据预估审减率谨慎确认收入,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一一收入》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的相关规定。
公司收入确认证据及时点为:
公司一体化项目达到可交付使用状态时的书面依据为《展馆试运营确认书》,根据上述文件,公司一体化项目在完工交付客户进行试运营时已基本完成设计及施工、设备安装调试等工作,具备开馆条件,自试运营开始该展馆展示系统(含软硬件设备、模型及配套装饰装修等)的所有权归建设单位。报告期内,公司所有确认收入的一体化项目均已经客户出具书面依据。
以本期第一大完工项目1为例,其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合同及展馆试运营确认书主要条款如下:
■
公司一体化施工项目业务属于在某一时点履行的履约义务而非某一时段内根据履约进度确认收入的判断:
■
综上,公司在项目交付时点确认收入并以取得展馆试运营确认书为收入确认依据是恰当的,一体化施工项目的收入确认准确、合理。
(二)结合业务开展情况、客户结构及信用政策变化情况、行业情况、与同行业公司的对比情况,说明应收账款周转率大幅下降及账龄3年以上应收账款占比持续上升的原因;
1、业务开展情况、客户结构及信用政策变化情况、行业情况
从业务开展情况来看,2024年,公司全年执行项目数量和项目规模同比均呈下降趋势。具体来看,城市数字化空间体验(多为城市规划馆等)和文化及品牌数字化体验空间(多为展览馆、博物馆等类)项目客户主要以政府类客户为主,2024年以来,受宏观经济调整影响,政府类客户对文化投入和预算减少,公司整体执行项目数量和项目规模同比均呈下降趋势。
销售方面,2024年,公司销售政策、定价策略及结算方式未发生重大变化,主要通过招投标方式承接业务并提供服务,并根据合同约定的付款进度收取相应价款。收款模式方面,公司主营业务的开展需要经历前期的创意设计、客户意向承接、项目招投标、谈判与签订合同、材料与设备采购、项目实施、项目试运营、项目验收、项目决算等多个阶段。目前公司应收账款主要来源于一体化施工项目,公司在项目试运营时确认收入,根据合同约定的付款进度收取相应价款,公司应收账款的变动和项目竣工、决算进度等因素密切相关。通常情况下,在项目验收时点,公司收款比例达到50%-80%,仍有20%-50%将按照合同约定收款阶段收取,公司目前客户以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单位为主,资金支付审批流程复杂,验收和决算受项目工程量、政府预算等情况影响,故资金回笼较慢(结算周期在1年以上)。
2、2024年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出现下滑,与同行业可比公司变动趋势一致
2023-2024年,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与同行业公司对比如下
■
(1)宏观环境变化导致回款周期延长
公司客户主要政府部门及国资控股平台等,多数项目需纳入财政预算,支付流程和周期相对较长,近年来部分客户出现财政资金预算未按计划时间到位的情形,使得公司回款周期延长。根据同行业公司披露的信息,近年也出现了因下游客户预算、审批流程等因素导致回款周期延长的情况。
(2)项目验收周期拉长,公司收入下降,加剧应收账款周转压力
受整体经济环境的影响,公司部分客户需求释放递延、招投标节奏滞后、实施交付周期延长,导致公司2024年收入下降。因收款周期较长,在应收账款变动较小的情况下,应收账款周转率下降主要系2024年收入大幅减少所致。同时,项目实施周期延长加剧了应收账款周转压力。
3、3年以上应收账款占比
(1)公司及同行业上市公司应收账款余额情况
单位:万元
■
(2)公司及同行业上市公司应收账款余额占比情况
■
通常情况下,在项目验收时点,公司收款比例达到50%-80%,仍有20%-50%将按照合同约定收款阶段收取,公司目前客户以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单位为主,资金支付审批流程复杂,验收和决算受项目工程量、政府预算等情况影响,故资金回笼较慢(结算周期在1年以上)。公司收款周期较长,2022-2024年,公司受宏观经济的影响,3年以上应收账款的占比均呈逐年增加趋势。同行业上市公司方面,丝路视觉2022年12月31日、2023年12月31日、2024年12月31日3年以上应收账款的比例分别为9.32%、13.40%、25.77%,凡拓数创2022年12月31日、2023年12月31日、2024年12月31日3年以上应收账款的比例分别为15.06%、18.70%、26.42%,同行业上市公司3年以上应收账款亦呈现逐年增加趋势。
(三)结合风险特征组合的分类情况、应收对象的资信状况、同行业公司坏账计提政策,说明坏账准备计提的充分性。
1、公司的坏账计提政策
公司对于《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一一收入》所规定的、不含重大融资成分(包括根据该准则不考虑不超过一年的合同中融资成分的情况)的应收款项,采用预期信用损失的简化模型,即始终按照整个存续期内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计量其损失准备,由此形成的损失准备的增加或转回金额,作为减值损失或利得计入当期损益。
对于包含重大融资成分的应收款项,本公司选择采用预期信用损失的简化模型,即始终按照整个存续期内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计量其损失准备。
本公司在计量应收款项预期信用损失时参照历史信用损失经验,并考虑前瞻性信息,使用逾期天数与违约损失率对照表确定该应收账款组合的预期信用损失。
对信用风险与组合信用风险显著不同的应收账款,按单项计提预期信用损失。
公司坏账计提方法分为按单项计提坏账准备、信用风险特征组合、其他风险特征组合,当客户成为失信被执行人或者出现其他足以证明其财务状况较差的情况时,该客户的资信状况往往较差,公司会对该类客户的应收账款全额计提坏账准备。
2、公司与同行业坏账计提情况
单位:万元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2023年12月31日,公司应收账款计提比例均高于同行业上市公司,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坏账计提比例与凡拓数创坏账计提比例计提较为接近。公司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计提率在同行业上市公司中属于较高水平,公司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充分。
二、会计师意见
(一)核查程序
1、了解和测试与应收账款及合同资产减值计提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
2、通过查阅销售合同、检查以往工程款的回收情况、与管理层沟通等程序了解和评价管理层对应收账款及合同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会计估计是否合理;
3、复核风语筑对应收账款及合同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过程,包括按预期信用损失率进行计提以及单项计提的减值准备;
4、运用迁徙率模型对预期损失率进行复核,评价公司减值准备计提是否合理;
5、针对账龄较长的应收账款及合同资产对相关项目负责人及管理层进行访谈,分析是否存在减值迹象;
6、比较公司与同行业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变动情况,分析其变动是否合理;
7、对主要客户的销售合同金额、收款情况以及试运营日期进行函证,以评价应收账款的真实性。
(二)核查意见
年审会计师认为,公司3年以上及逾期应收账款长期未能回款的原因合理,周转率大幅下滑及账龄3年以上应收账款占比持续上升原因合理,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充分。
问题3.关于未完工项目。
年报显示,报告期末存货账面价值5.79亿元,同比增长58.37%;其中,未完施工成本账面余额5.96亿元,账面价值5.70亿元,同比增长58.03%,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0.26亿元,计提比例4.38%,上年同期为4.84%。报告期末合同负债账面余额8.13亿元,性质为预收工程款,同比增长69.58%。
请公司:(1)补充披露主要未完工项目名称、交易对手方及关联关系情况、合同金额、中标时间、开工时间、项目完工进度、期后完工情况、累计存货跌价准备计提金额、合同负债金额,说明存货及合同负债大幅增长的原因及合理性,并结合未完工施工成本具体的归集方式说明存货计量的准确性;(2)补充披露报告期存货跌价准备测算过程,结合存货跌价准备的具体方法、与同行业公司对比情况,说明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下降的原因,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是否准确、充分。请年审会计师发表意见。
回复:
一、公司说明:
(一)补充披露主要未完工项目名称、交易对手方及关联关系情况、合同金额、中标时间、开工时间、项目完工进度、期后完工情况、累计存货跌价准备计提金额、合同负债金额,说明存货及合同负债大幅增长的原因及合理性,并结合未完工施工成本具体的归集方式说明存货计量的准确性;
1、主要未完工项目名称、交易对手方及关联关系情况、合同金额、中标时间、开工时间、项目完工进度、期后完工情况、累计存货跌价准备计提金额、合同负债金额
单位:万元
■
存货及合同负债大幅增长的原因系:2024年12月31日,部分规模较大的项目尚未完工所致,此部分项目发生项目成本较多,导致存货和合同负债呈大幅增加趋势。其中项目11、项目14已于期后完工,项目13于期后部分完工。
项目13部分完工系该项目分为文旅夜游提升和老博物馆更新改造两部分,2025年3月完成老博物馆更新改造部分并进行了竣工验收交付并对外开放,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我司对老博物馆更新改造部分确认了收入;文旅夜游提升部分由于甲方方案未定,进展不及预期,尚未完工交付。
项目15于2017年8月开工,受建设单位资金影响,项目进度出现了较大延迟,截至2024年12月31日,项目15项目存货余额为3,860.91万元,累计收款金额为3,986.23万元,累计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19.24万元。
项目16于2021年7月开工,受业主单位资金影响,开展较慢,截至2024年12月31日,项目16项目存货余额2,964.06万元,累计收款金额4,629.87万元。
2、未完工施工成本具体的归集方式
(1)公司的主营业务内容分为一体化施工项目和数字化产品及服务,其中一体化施工项目为公司的主要业务类型。一体化施工项目和数字化产品及服务均按项目进行核算。
1)一体化施工项目成本的核算方式及流程
①公司按项目归集材料费(包括设备、定制、建材等)、施工费、其他成本等直接成本,并在项目完工交付并获取试运营确认书后,按项目将直接成本结转至营业成本。
a.材料费用中设备主要系在一体化施工项目中搭载多媒体、互动展项的设备,包括LED显示屏、液晶显示屏、投影机、计算机工作站、音响设备等。公司按项目预算及采购需求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按项目进行采购并在相应成本实际发生时计入该项目生产成本。
b.材料费用中定制主要系在一体化施工项目中公司根据客户需求、设计方案和展示效果进行个性化定制的产品,包括平面制作、场景复原、影片、动画等定制展项、浮雕、艺术玻璃等定制艺术饰面材料、定制石材等。公司按项目预算及采购需求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按项目进行采购并在相应成本实际发生时计入该项目生产成本。
c.材料费中建材主要系公司用于各类展示系统项目配套装饰装修的基础材料和电工材料等,包括板材、龙骨、电线电缆、灯带灯具、涂料、砖等各类建筑装饰材料。公司按项目预算及采购需求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按项目进行采购并在相应成本实际发生时计入该项目生产成本。
d.施工费主要系给现场工程施工单位完成工程量所支付的成本,如装饰装修成本、消防、空调改造、施工成本等。按项目进行归集并在相应成本实际发生时计入该项目生产成本。
e.其他成本主要系组织和管理施工生产活动所发生的费用,如项目现场劳动保护费、物料消耗、水电费、办公费、差旅费、财产保险费等。按项目进行归集并在相应成本实际发生时计入该项目生产成本。
②公司一体化施工项目实施人员薪酬全部计入当期完工交付项目,并根据收入与成本配比原则,按照收入占比在各完工项目之间进行分摊,并且作为一项会计政策一贯执行,在报告期内没有发生改变,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
综上,公司的未完工施工成本的归集方式合理,存货计量准确。
(二)补充披露报告期存货跌价准备测算过程,结合存货跌价准备的具体方法、与同行业公司对比情况,说明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下降的原因,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是否准确、充分。
1、报告期内,公司计提存货跌价准备777.22万元,主要系公司对长期停工的项目的存货余额扣除合同负债计提所致。
2.公司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政策
(1)存货跌价准备的计算方法
对于一体化施工项目,公司报告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按照单个存货项目可变现净值低于账面成本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对于模型存货,公司报告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按照单个存货项目可变现净值低于账面成本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2)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依据
对于一体化施工项目,正常在建或临时性停工的项目可变现净值为合同金额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停工时间24个月以上项目可变现净值为公司已收到的客户支付项目进度款扣除相关税费后的金额。
对于模型存货,直接用于出售的存货,按照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确定其可变现净值;原材料等需要加工的存货,按照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所生产的产成品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确定其可变现净值;资产负债表日,同一项存货中一部分有合同价格约定、其他部分不存在合同价格的,分别确定其可变现净值,并与其对应的成本进行比较,分别确定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或转回的金额。
3、同行业上市公司丝路视觉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依据及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方法为:
期末对存货进行全面清查后,按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提取或调整存货跌价准备。产成品、库存商品和用于出售的材料等直接用于出售的商品存货,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确定其可变现净值;需要经过加工的材料存货,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所生产的产成品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确定其可变现净值;为执行销售合同或者劳务合同而持有的存货,其可变现净值以合同价格为基础计算,若持有存货的数量多于销售合同订购数量的,超出部分的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以一般销售价格为基础计算。
期末按照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但对于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按照存货类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与在同一地区生产和销售的产品系列相关、具有相同或类似最终用途或目的,且难以与其他项目分开计量的存货,则合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的,减记的金额予以恢复,并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内转回,转回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4、同行业上市公司凡拓数创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依据及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方法为:
资产负债表日,存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
本公司直接用于出售的存货,其可变现净值按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确定;处于制作过程中的制作成本,其可变现净值按所制作的产成品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确定;对于存在工程施工的,对预计工程总成本超过总收入(扣除相关税费)的工程项目,按照预计总成本超过总收入(扣除相关税费)的部分,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在工程项目完工时,转销存货跌价准备。
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的,减记的金额予以恢复,并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内转回,转回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综上,公司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方法与同行业上市公司基本一致。
5、公司及同行业上市公司存货跌价计提情况
单位:万元
■
公司按照项目核算项目成本,期末按照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各公司存货跌价计提比例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比例不一致。公司与同行业上市公司存货跌价计提比例不具有可比性。
综上,公司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下降的原因合理,存货跌价准备计提准确、充分。
二、会计师意见
(一)核查程序
1、了解和测试与存货跌价计提相关的关键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是否有效;
2、执行检查、重新计算等审计程序,结合项目预收款项对存货可变现净值相关数据进行重新计算;
3、对未完工项目实施存货监盘程序;
4、对合同负债实施函证程序。
(二)核查意见
年审会计师认为公司存货及合同负债大幅增加原因合理,存货计量准确,存货跌价计提比例合理,存货跌价计提充分。
问题4.关于货币资金。
年报显示,报告期末货币资金余额15.64亿元,同比下降9.93%,占流动资产的比重为37.84%,报告期内利息收入1,702.37万元,同比下降41.48%,利息收入占货币资金的比重为1.09%,去年同期为1.67%,较去年下降较大,报告期末受限货币资金账面余额5,795.21万元。
请公司:(1)补充披露货币资金存放地点、存放类型、利率水平、发生额、日均存款余额等,结合日常运营资金需求,说明货币资金余额较大的原因及合理性,利息收入与货币资金规模的匹配性,以及本年度利息收入占货币资金的比重下降较大的原因;(2)说明除已披露的受限货币资金外,是否存在质押、冻结等权利限制或其他潜在限制性安排,与控股股东或其他关联方联合或共管账户以及货币资金被他方实际使用的情况。请年审会计师发表意见。
回复:
一、公司说明:
(一)补充披露货币资金存放地点、存放类型、利率水平、发生额、日均存款余额等,结合日常运营资金需求,说明货币资金余额较大的原因及合理性,利息收入与货币资金规模的匹配性,以及本年度利息收入占货币资金的比重下降较大的原因;
1、公司货币资金情况
单位:元
■
公司货币资金中银行存款占比较大,其他货币资金主要为存放在银行的保函保证金、农民工工资资金等。
2、货币资金存放情况
(1)2024年货币资金存放情况:
■
(2)2024年发生额情况:
单位:万元
■
(3)2024年日均存款余额情况:
■
2024年年末货币资金期末余额156,444.18万元,均存放在各大银行,日均存款余额146,714.97万元。公司主营数字文化展示体验系统的策划、设计、实施和维护服务,现金流较为充足,主要用于公司日常采购付款、工资费用支出等正常经营活动,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负债为208,612.52万元(其中包含合同负债81,252.37万元),规模较大,故公司需维持充足的资金储备,以保障公司具备稳健的流动性管理能力。公司的相关业务存在项目周期长、资金需求大的情况,需要储备充足的资金以满足项目的开展及实施和持续运营的需求,因此报告期间货币资金余额大是合理的。
3、利息收入与货币资金规模匹配性
2024年公司活期存款年化率测算情况:
单位:万元
■
2024年利息收入主要为活期存款利息,其中包含协定存款及七天通知存款利息收入。为合理评估利息收入与货币资金规模的匹配性,公司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日均银行存款余额,即以月度银行存款余额为基础计算年度日均值。经测算,2024年公司活期存款日均存款余额为146,714.97万元,对应的活期利息收入为1,702.37万元,年化收益率为1.16%。综合考虑,上述年化收益率处于利率区间的正常范围之内,因此公司的利息收入与货币资金规模具有合理的匹配性。
本年度利息收入占货币资金比重1.09%,去年同期1.67%,较去年下降0.58%。各银行存款利息通常会随着LPR的调整而调整,当LPR下调时,银行存款利率通常下调,国家为刺激经济实施降息政策,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一年期LPR由3.65%下调至3.1%,同期银行存款利率随之下调。2024 年境内人民币存款利率持续下行,公司存款较多的银行人民币主要类别存款的利率及变化情况如下表所列示。本年度利息收入占货币资金的比重下降主要受政策影响,银行存款利率下调使得利息收入减少。
■
(二)说明除已披露的受限货币资金外,是否存在质押、冻结等权利限制或其他潜在限制性安排,与控股股东或其他关联方联合或共管账户以及货币资金被他方实际使用的情况。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因质押、冻结等受限的货币资金为5,795.21万元,均已在年报中披露。除此之外,公司不存在质押、冻结等权利限制或其他潜在限制性安排,与控股股东或其他关联方联合或共管账户以及货币资金被他方实际使用的情况。
二、会计师意见
(一)核查程序
1、了解和测试货币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
2、获取公司货币资金明细表,检查货币资金期末余额构成情况;
3、对现金发生额进行分析,并对期末库存现金进行监盘,以核实期末现金余额的存在;
4、获取公司银行账户列表并与项目组取得的已开立银行账户清单核对一致,检查银行账户的完整性;
5、取得银行对账单及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对公司所有银行账户实施函证程序,核实账户余额、受限情况、质押担保、是否存在资金归集等信息;
6、通过比对银行流水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核查大额流水记账凭证、银行回单等多种方式,测试资金管理制度实际执行情况及是否存在资金占用情况;
7、检查货币资金是否存在质押、冻结、保证金等对变现有限制、或存放在境外、或有潜在回收风险的款项等未披露的受限情况;
(二)核查意见
我们执行上述程序,我们认为公司货币资金余额较大是合理的,利息收入与货币资金规模匹配,本年度利息收入占货币资金的比重下降较大的原因是合理的。除已披露的受限货币资金外,不存在质押、冻结等权利限制或其他潜在限制性安排,与控股股东或其他关联方联合或共管账户以及货币资金被他方实际使用的情况。
问题5.关于长期股权投资。
年报及前期公告显示,2018年公司收购上海良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良晓)30%股权,交易对价3,000万元,前期未计提减值准备,报告期末上海良晓对应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2,193.51万元,本期计提减值准备1,698.17万元。
请公司:补充披露上海良晓近三年的主要财务指标,以及对于上海良晓对应的长期股权投资进行减值测试的具体方法及详细计算过程,并结合上海良晓主营业务开展情况、业绩变化情况及行业情况,说明减值迹象出现的具体时点,前期是否存在应计提减值而未计提的情形,报告期内计提减值的原因及合理性。请年审会计师发表意见。
回复:
一、公司说明:
(一)上海良晓近三年的主要财务指标
单位:万元
■
(二)长期股权投资进行减值测试的具体方法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测试的具体方法为:公司对长期股权投资,其可收回金额根据长期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其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可回收金额的计量结果表明,长期股权投资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将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三)长期股权投资进行减值测试的详细过程
1、2023年度长期股权投资减值测试过程
单位:万元
■
2、2024年度长期股权投资减值测试过程
单位:万元
■
(四)结合上海良晓主营业务开展情况、业绩变化情况及行业情况,说明减值迹象出现的具体时点,前期是否存在应计提减值而未计提的情形,报告期内计提减值的原因及合理性
上海良晓专注于视觉沟通与数字化展示,其旗下的 Wonderlabs 工作室在高端商业展示领域拥有良好的口碑和较高的知名度,为耐克、轩尼诗、保时捷、优衣库等知名品牌提供数字化展示及体验服务。为推进公司在数字文化展示体验系统及多媒体互动技术在商业零售场景的应用,公司于2018年6月增资及受让股权的形式取得上海良晓30%的股权。2018年完成投资后,上海良晓经营状况一直持续向好,不存在减值迹象。2024年,受宏观经济调整影响,视觉沟通与数字化展示行业面临客户营销预算收紧、投放策略倾向效果广告等不利因素冲击,上海良晓的业务开展亦受到较大影响,具体为:上海良晓的营业收入较2023年下降1,450.21万元,降幅63.62%,上海良晓的净利润较2023年下降592.88万元,降幅95.76%。公司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对期末上海良晓的长期股权投资余额进行了减值测试,并计提了1,698.17万元的减值准备。2023年、2024年长期股权投资减值测试方法及过程已经沃克森北京国际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复核并出具评估总结,相关减值准备计提充分,不存在前期应计提减值而未计提的情形。
二、会计师意见
(一)核查程序
1、了解和测试与风语筑对外投资相关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
2、获取公司确定长期股权投资可收回金额的方法和依据,分析判断其恰当性
3、评价管理层的专家的胜任能力、专业素质和客观性;了解管理层的专家的工作;评价将管理层的专家的工作用作相关认定的审计证据的适当性。
(二)核查意见
本期减值准备的测算及计提过程充分、合理,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前期不存在应计提减值而未计提的情形,报告期内计提减值充分且合理。
特此公告
上海风语筑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会
2025年7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