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工人日报)
本报讯(记者赖志凯)近日,北京市人社局公布首批“产教评”技能生态链链主单位名单,小米、公交集团、新东方烹饪学校等15家单位入选,标志着该市首批15条“产教评”技能生态链落地。这些技能生态链将聚焦企业用工需求和劳动者培训意愿,面向高校和社会推出一批优质培训课程和权威技能证书,同时提升生态链内部企业吸纳就业能力,为受训合格人员提供精准就业推荐服务。
据悉,首批“产教评”技能生态链,由龙头企业、院校机构作为链主单位牵头培育,采用市场主体、院校机构、政府三方共同参与的协同工作机制。其中,市场主体出标准、出岗位、出师傅,院校机构出学生、出教师、出教学资源,政府搭平台、出政策、出服务。经北京市区两级人社部门实地调研、综合评审,从首批申报的意向单位中,优选出小米、北方华创、北辰集团、公交集团、新东方烹饪学校等15家企业和院校机构作为链主单位,覆盖12个产业门类,既包括人工智能、低空技术、生物医药等前沿产业,也包括康养、餐饮、会展、生态环保、城市运维等民生保障领域。
记者了解到,北京“产教评”技能生态链构建了“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的运行模式,促进产业、教学、评价衔接融通,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大对技能人才的培养投入。每条生态链将在两年建设期内,聚焦企业用工需求和劳动者培训意愿,按照“用什么、学什么”的原则,推出一批优质培训课程和权威技能证书,面向高校和社会提供优质培训和评价资源。同时,加大生态链内部企业岗位挖潜扩容,提升企业吸纳就业能力,通过链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为受训合格人员提供精准就业推荐服务。
值得关注的是,北京市支持生态链企业结合岗位设置、薪酬激励机制建设等实际需要,自主开展技能人才评价,参与开发新职业和相应职业标准。链主企业可面向生态链内企业职工提供技能培训评价服务,加速实现“培训—评价—就业”一体化贯通,为生态链持续输送适配的技术技能人才。此外,该市还支持生态链企业与院校共同组建企业学院、产业学院、工匠学院等,联合开展“订单班”“冠名班”培养技能人才,支持高校和技工院校联合开展专业建设和青年实训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