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不完,根本捡不完!”
7月22日晚,
大量市民和游客涌入
北海银滩西区的大墩海海滩捡螺,
这些海螺从何而来,能否食用?
专家给出回应和提醒。
海滩犹如集市,千人提桶捡螺
7月22日下午6时许,来自湖北的游客王先生陪妻子前往大墩海海滩看退潮,没想到等待他们的却是一场“海鲜盛宴”。
北海大墩海海滩赶海现场,宛如集市。王道平摄“潮水刚退,海滩上就出现大量海螺。”第一次见到大海的王先生难掩兴奋,挽起裤脚就开始捡螺,用近4个小时的时间捡了近10公斤螺。当晚,这些海螺便被王先生端上餐桌,大快朵颐。
众多市民和游客涌入北海大墩海海滩赶海。网友供图多名目击者告诉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当晚有上千人在该海滩提桶“赶海”,现场宛如集市,场面十分壮观。
海滩上遍布各类螺贝。网友供图有目击者称,海滩上遍布着车螺和毛蚶,还有少量带子和海星。大家蹚到小腿深的海水里,拖家带口实现“海鲜自由”。
市民和游客拾捡的螺贝。网友供图直至23日凌晨,仍有部分游客留在海边,享受“赶海”带来的乐趣。
与台风有关联,沿海并不少见
记者了解到,22日晚,北海市银滩镇下村海滩也出现了大量贝类。当地一村民称,“基本每次台风过后,下村海滩都会出现大量野生贝类。”
市民和游客拾捡的螺贝。网友供图每年夏秋季节,我国沿海地区台风多发。台风过后,往往会有大量的螺贝、螃蟹、鱼虾等被吹上岸。7月21日,广东深圳也上演了类似场景。
一名海洋专家告诉记者,此次大墩海螺贝聚集或与台风引发较为强烈的海水涌动有关,可能是台风引起的潮流将其他区域的海螺和贝类推聚于此,也可能是这些海底生物受到扰动后出现应激反应而聚集。
或携带致毒物,建议谨慎食用
记者注意到,23日,北海大墩海实现“海鲜自由”的视频经社交平台传播后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提出疑问:被台风吹上海岸的海鲜能吃吗?
相关专家表示,台风过后,海滩上的海产品来源不明,生活海域不清晰,不能确定其生存环境是否安全,可能携带污染物和有害物质,部分种类的海鲜容易变质,食用风险较高。
同时,这些海鲜还可能存在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等致病菌及诺如病毒、甲肝病毒等病毒,在没有食品安全监管的前提下,易引起食源性疾病。
也有专家指出,台风过后暴雨会将污水和化粪池排泄物冲入海洋,海洋中创伤弧菌数量激增,常附着在贝类外壳上,一旦通过伤口进入人体,最快12小时就能引发败血症。
此外,台风后的赶海安全问题也需要重视。相关部门提醒,台风过境后仍有较大风浪,近岸滩涂区域仍会受到强对流影响,易出现暴雨和雷暴,暴雨时市民赶海视线受限,易走入到低洼地或淤泥地,可能会出现人身安全。
7月23日至24日,北部湾近岸低潮时段出现在晚上10时至次日凌晨5时,市民和游客对赶海区域地形不熟,外加光线有限,赶海时容易发生意外,切勿盲目赶海。
上一篇:江苏省委组织部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