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直新闻)
直新闻:美日双方有几十年贸易战的经历,这次在“特朗普关税”背景下两国又达成了新的贸易协议,您对此怎么看?
特约评论员 庚欣:美国和日本都宣布达成了贸易协议,我们首先应该回顾一下近来双方博弈的过程。
此前,日美举行了多轮关税谈判,日方的基本立场是希望完全取消汽车、钢铁和铝材的所谓“对等关税”。美方当然不让步。不过在石破茂与特朗普会谈后,他们都表示重视经济安全相关的关税谈判,特朗普表态支持日本制铁收购美国钢铁公司的交易,为日方达成协议增添了信心。石破茂则强调“投资比关税更重要”, “征收高关税不会带来全球繁荣”。日本正考虑与美国建立“日美造船业基金”,以重振造船业。这项基金可能为被美国视为国家安全重点的造船业合作奠定基础,而且会扩大就业。他们还讨论了稀土供应保障和替代技术合作、购买美国战机等。
可见,日方在与美国谈判中,第一,是尽量表现出日美之间的政治互信,实际上是用经济贸易谈判的方式,来达到强化日美政治合作的目的。第二,日方也表示不愿受到其他双边谈判的影响,尽量表现出日本是以独立自主的日美同盟关系姿态来推进整个贸易谈判的进程,在投资问题上的互动就是一个例证。这样,日美就营造了一种不同于中国、欧洲等对美的谈判氛围。
客观地说,近期的日美关系,虽不如特朗普上一任期结束前(特朗普与安倍互动)的那般热络,但也没有陷入特朗普首个任期一上台马上退出TPP时,日美之间的那种困境。而且,双方都有点自顾不暇,石破茂的自民党政权在日本的支持率,比特朗普第一任期时的安倍政权要低很多。特朗普最近的支持率也大不如前,达到了80年来“百日执政”的总统最低民调支持率且屡创新低,这都使得双方达成谅解的愿望更加迫切,这次又是在自民党参议院选举失败之际日美达成协议,两者的相关性不言而喻。
其实日方一直是把中美及欧美谈判的进程作为自己的参考,也根据美国法院的判决和WTO等规则来决定自己的谈判筹码和节奏。另外,日本还有RCEP和CPTPP两大平台作为支撑,中日经贸合作和中日韩的经贸互动等,都是这次日美谈判中有利于日本的因素,毕竟中日货贸额是美日的两倍。不管日美的政治关系多么坚固,日本主要还是个经济大国,现在日本的经济也不景气,连大米价格都会导致农林水产大臣的下台。日本当然要考虑到这样的现实压力,对美国表面顺从,但还是有些底气、有所坚持的。
而美方,我们应该注意的是,特朗普以及团队并不仅仅是简单的“胡闹”,也不是所谓简单的“欺软怕硬”。美方最近也在吸取教训,他们也在采取一种差异化的处理方式。对中国采取了软硬兼施的方式;对欧洲最近明显是趋硬示强;对日本则是强调了美国主导的“吸引投资”加适度关税。日美的谈判就是在这样的复杂博弈下达成协议的。
对于日美贸易谈判,有人认为日美关系太特殊了,和中美关系完全不同,其实不然。
我一直认为,今天中美之间发生的这些贸易纠纷,虽然与日美战后几十年的贸易互动不同,它们之间是货真价实的贸易战,即日本是以几乎“全价值”的日本商品挤占美国的内外市场份额,而中美经贸关系本质上其实是互补共赢的。但是,由于中日在对美经贸关系上有很大的相似性和可比性,日本在日美贸易战不同阶段中的一些做法,也值得我们参考。
在日美历次经贸纠纷中,日本大致都采取了软硬兼施、合作为主的做法。后来,日美贸易战又在钢铁、彩电、汽车、半导体、电信等领域展开,但都没有阻止日本相关产业的崛起,美国的贸易不平衡问题也并没有得到解决。
在上世纪90年代时,美欧各国以“广场协议”逼日本让步,导致日元升值,也造成了疯狂的泡沫经济等,但日本后来拼全力推动产业转移、升级,使得今天日元贬值后的币值水平和当年被迫升值时的水平(1美元:150日元)大致持平。日本的这些“对美相处之道”,特别是在经贸领域互动的经验教训,包括从自身挖掘潜力等,都值得外界研究、参考。
作者丨庚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