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走南闯北,北方咋就“变湿”了?专家解读
创始人
2025-07-23 21:36:25
0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茜 实习生 刘璇

近期,不少北方人体会了到了“史诗级潮湿”——西安有网友说“出门像被牛舔了”;北京有网友说“晒一天被罩终于馊了”;辽宁有网友说“感觉皮肤黏黏的”。不少人感叹:北方的夏天怎么变成这样了?

今年夏季北方地区为何异常湿热,还会持续多久?北方夏季“变湿”已成定局吗?针对这些问题,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了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高辉,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季风系统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魏科。

高辉介绍,每年的“七下八上”(七月下半月至八月上半月——记者注)期间是我国北方尤其是华北、东北降水最集中的时段。他说,以华北为例,根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今年华北雨季结束时间较常年偏晚,因此潮湿天气还将持续一个月左右。此外,受全球变暖及东亚夏季风环流尤其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在雨季间歇期,华北高温会快速发展,因此华北地区未来一段时间还会有阶段性高温湿热天气。

魏科介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一般位于西北太平洋上,呈扁平的鸭蛋状,它的西侧和北侧是我国主雨带所处的位置。通常在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在我国会进行“三次北跳、两次停滞”——从5月底到6月初这段时间,副热带高压的雨带位于华南地区;到了6月、7月之间,雨带往北移动,主要处于长江流域;在7月中旬到8月,副热带高压再往北“跳”,就会影响到华北和东北地区。

但今年的情况不同,他说:“今年长江流域的雨季结束得时间偏早一些。正常情况一般到7月中旬结束,而今年6月底的时候就已经梅雨结束,雨带迅速北移,影响到华北等地区。”

如今“湿热”走南闯北,雨季在北方“早来晚走”,北方咋就“变湿”了?北方的气候是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高辉表示,根据国家气候中心出版的《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5)》,1961—2024年中国平均相对湿度总体无明显趋势性变化,但阶段性变化特征明显,其中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后期相对湿度偏低,1989—2003年以偏高为主,2004—2014年总体偏低,2015年以来波动回升。同时他强调,我国北方城市的夏季湿热型高温事件的频次有增多的趋势。以华北为例,1981年以来,夏季湿热型高温天数增幅约是干热型高温天数的2-3倍。

高辉解释,多雨中心通常指某一个区域降水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多,目前我国处于多雨中心北移的周期内,这意味着相对于自身而言,北方较十数年前多雨。具体来说,受到海洋因素等的影响,近十年来我国夏季主要多雨中心明显北移到黄淮北部、华北和东北等北方地区,这些地区相对于自身而言“变湿”了。

他同时表示,多雨中心的移动具有周期性。从近七十五年来多雨中心的变化特征看,20世纪60年代多雨中心也位于我国北方地区,而后南移,如今再次北移。而在多雨中心北移周期内,南方仍有明显多雨的年份。

但高辉认为这并不能说明北方的气候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他介绍,我国目前绝大部分地区的降水实况资料是从1951年开始的,多雨中心南北位置的周期性移动更多表现在数十年的尺度上,而通常判断气候变化需要的时间尺度比较长,例如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评估报告中判断全球气候变暖的数据不少都有上百年的尺度。

值得关注的是,“湿热”往往比“干热”更难捱。同样的温度下,如果周围水汽含量比较高,人体散热就会更难,因此魏科提醒,湿热天气往往会对人的身、心健康带来更大的挑战。此外,他预计北方湿热天气延长还会增加空调用电压力,加重农作物病虫害问题等。能源、农业等社会各方面都需要加强应对。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联合化学跌4.05%,成交额2... 7月24日,联合化学盘中下跌4.05%,截至09:35,报93.34元/股,成交2634.98万元,...
透景生命涨2.20%,成交额9... 7月24日,透景生命盘中上涨2.20%,截至09:35,报17.64元/股,成交9239.15万元,...
上海港湾大跌5.34%,成交额... 7月24日,上海港湾盘中下跌5.34%,截至09:35,报24.48元/股,成交5391.38万元,...
科创综指ETF汇添富(5890... 7月24日,科创综指ETF汇添富(589080)开盘跌0.20%,报1.023元。科创综指ETF汇添...
上证180ETF天弘(5300... 7月24日,上证180ETF天弘(530080)开盘涨0.00%,报1.103元。上证180ETF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