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23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公安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亓延军介绍了以高水平安全护航“十四五”规划高质量完成有关情况。他表示,“十四五”时期,公安机关破获各类经济犯罪案件49.2万起,挽回经济损失1226.5亿元。
在谈及“智能驾驶”规范管理相关问题时,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局长王强在发布会上表示,目前我国市场上销售的汽车搭载的“智驾”系统都不具备“自动驾驶”功能,这些“智驾”系统还暂时停留在辅助驾驶阶段。公安机关将会同有关部门从三方面开展工作,进一步加强“智能驾驶”规范管理。
“十四五”时期破获各类经济犯罪案件49.2万起
亓延军介绍,“十四五”时期,社会治理效能更加凸显。公安机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多元化解,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体系建设。创新完善打击犯罪新机制,始终保持对涉黑涉恶、电信网络诈骗、侵害弱势群体权益和黄赌毒、盗抢骗、食药环等违法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组织开展“净网”“护网”专项工作,侦办网络犯罪案件51.2万余起,有力保护网络空间安全。破获各类经济犯罪案件49.2万起,挽回经济损失1226.5亿元。强化排查整治道路交通、铁路、民航等重点领域安全隐患,全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国较大道路交通事故较“十三五”同期下降34%。
亓延军表示,下一步,全国公安机关将在全力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做好“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科学谋划“十五五”时期公安事业发展,努力以高效能治理促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将进一步加强“智能驾驶”规范管理
王强表示,目前我国市场上销售的汽车搭载的“智驾”系统都不具备“自动驾驶”功能,这些“智驾”系统还暂时停留在辅助驾驶阶段。如果驾驶人在驾驶车辆的时候“脱手脱眼”,两眼不是观察前方,而是低头看手机,甚至是睡觉打盹,不仅存在严重的交通安全风险,一旦出事,还可能面临着民事赔偿、行政处罚和刑事追责三重法律风险。为进一步加强规范管理,公安机关将会同有关部门从三方面开展工作。
加强车企管理。积极配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行业主管部门,督促车企落实主体责任,充分开展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明确系统功能的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杜绝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督促车企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强化新用户培训,帮助新用户熟悉掌握汽车辅助驾驶功能的使用方法和禁止事项,切实担负起生产一致性和质量安全的主体责任。
加强法律配套。会同相关部门推动细化《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配套法规规章,明确0到2级辅助驾驶系统“人机共驾”的法律属性,同时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不断提升辅助驾驶系统技术可靠性,制定相关的安全技术标准,并探索将自动驾驶分级标准、辅助驾驶的操作规范纳入到驾驶人教育培训和考试范围。
加强宣传提示。驾驶人始终是行车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希望通过采取多种形式的宣传提示,使广大驾驶人清楚认识到现阶段辅助驾驶不等于自动驾驶,在购车和使用的时候,都应全面了解、掌握辅助驾驶系统的功能特性以及启动和关闭的方法。在使用的过程中,应该清楚认知辅助驾驶的技术边界,一旦“脱手脱眼”,可能面临严重交通安全隐患和法律风险。
扎实推动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深入开展
亓延军表示,规范涉企执法是市场普遍关注的问题,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是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公安部扎实推进专项行动各项工作,通过“四严”,也就是严教育、严制度、严监督、严查纠,着力根治涉企执法突出问题,完善可执行、可检查、可追溯的执法监督体系,切实规范涉企执法行为,更好保护企业和经营者合法权益。
具体来看,完善制度规范,严密机制措施。公安部强化对下指导,明确跨省涉企犯罪案件管辖规则和监管机制,建设跨省涉企案件管理系统,进一步健全制度机制,加强监督管理,提高案件办理效能。
深入排查案件,强化问题整治。按照“一件事”全链条治理要求,梳理确定涉企执法容易产生问题的立案、强制措施适用等7个重点环节、45项风险点和6类案件类型及领域,提供给各地精准排查整治,对涉事人员和单位毫不姑息、狠抓问责。截至目前,已查纠刑事执法突出问题3.1万个、行政执法重点问题2895个,变更或解除冻结账户8.8万个,释放资金46.2亿元。
细化责任措施,狠抓推动落实。建立重点地区挂牌整治机制,目前已对问题多发的52个市级公安机关、328个县级公安机关进行挂牌整治。此外,公安部还对有关省份开展两轮重点督察,查纠问题473个,均已督促整改到位。
亓延军表示,下一步,公安部将进一步强化工作统筹,压紧压实责任,扎实推动专项行动深入开展,确保取得更多实实在在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