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狂买平安1.02亿股跃居重仓第五,增持背后的逻辑何在?
创始人
2025-07-23 20:36:05
0

近日,公募基金二季度重仓股数据出炉。

中国平安位次继续提升,从去年四季度的第六位,上升至第五位,且也是前十重仓股中被增持最多的一只股票,二季度公募对中国平安持股增加了1.02亿股。

(来源:天天基金网)

此外,平安还位列二季度主动基金重仓A股增持榜第4位和被动基金重仓A股增持榜第7位,增持市值分别达到26.99亿元、24.32亿元。

(来源:wind)

7月23日,平安股价继续冲高,当日A股一度大涨3%,H股一度涨超2.5%,继续延续此前向上势头。

(来源:富途行情)

伴随此番资本流向的迷雾拨开,不难看到这背后深刻反映了市场对保险板块,尤其是保险龙头价值的重新认知。

如今,平安市值重返"万亿俱乐部",随着其"保险+服务"的战略持续深化,一场戴维斯双击的序幕或也已经悄然拉开。

1·平安为何被公募"选中"?

从对此次公募持仓的观察来看,非银板块景气度持续上行,但整体仍然处在低配状态,在公募基金考核新规改革等相关政策背景下,保险板块等面临持续的市场机遇。

根据东吴证券研报,2025年二季度末公募基金股票投资中非银金融行业总持仓1.93%(含同花顺),环比2025Q1 提升1.10个百分点。相比沪深300行业流通市值占比低配8.48个百分点,环比2025Q1 低配幅度收窄0.95个百分点。

保险板块方面,截至2025 年Q2 末,保险板块持仓为1.10%,较Q1 末大幅提升0.53个百分点。Q2末保险动态估值为0.67x PEV,较Q1 末提升0.07个百分点。

而在个股方面,中国平安位列非银行业前五大重仓股之首,持仓市值达77.59 亿元,逼近二、三、四大重仓股持仓市值之和。从持股数量上看,Q2平安获增持5178 万股;持仓比例方面,Q2 末持仓约0.59%,较Q1末提升0.26个百分点。

而从方正证券研报来看,其对主动偏股公募基金的重仓持股分析显示,二季度保险重仓占比显著提升,保险个股重仓环比普遍大幅提升。

数据显示,2Q25基金重仓保险占比达1.35%,环比提升0.64个百分点,其中,平安H股,重仓占比0.06%,持仓10.5亿元,环比提升735%。

对此方正证券观点认为,板块重仓占比和持仓显著提升预计一方面是利率企稳、权益回暖,险企利差损缓解,资负两端同步改善,板块制约因素解除;另一方面板块对权益敏感度(业绩和股性)较高,市场上涨带动板块估值提升。

(来源:Wind,方正证券)

综合来看,估值洼地与政策红利、基本面向好等多重因素共振,成为公募增持保险股的核心驱动力,同时中国平安等行业龙头作为核心资产,拥有高流动性和低波动性特征,吸引避险资金流入,也持续增强了资金对其配置意愿。

政策层面,随着监管持续推动长期资金入市,为险资权益资产配置打开更多空间,有望进一步增强在不确定性中的确定性,收获更大的收益弹性。与此同时,受益于资本市场活跃带来的投资收益提升,也成为资金加码布局的重要逻辑。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日均股基成交额达15703亿元,同比增幅达63%。

此外,更长远视角下,老龄化浪潮下的差异化卡位,也赋予了平安稀缺成长溢价。

近日,摩根大通发表报告指,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趋势的快速发展,预测未来十年中国的医疗支出将增加1.7倍至2.4万亿美元。报告同时指出,近期内地政策鼓励为老年人和已有健康状况的人群提供保险产品,这将有助于释放潜在的增长空间。该行认为上述趋势的主要受惠者就包括中国平安等。

2·预期差修正,平安价值重估的三大认知突围

站在当下来看,平安目前的估值仍然与其战略地位不匹配,市场对平安的定价存在三大认知差。

预期差1:资产质量被低估

此前一季度受到资管板块减值拖累带给公司利润端压力。很显然,随着减值风险释放完毕,公司利润端压制因素也迎来解除,同时考虑到宏观环境向好,资产端折价修复可期。

与此同时,权益配置的"加法"正在加速,政策窗口打开,收益弹性显现。

当前政策持续推动支持保险资金加大权益投资比例。而就在此前7月11日发布的《关于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 进一步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的通知》,将国有商业保险公司两大核心绩效指标——净资产收益率与资本保值增值率的考核权重向三年及五年长周期指标大幅倾斜,合计占比高达70%。不难看到,监管层引导险资践行长期价值投资、优化资本市场结构的决心。

在此背景,可以看到,平安坚持高分红和成长性板块均衡配置,从去年底开始,公司还大手笔加仓银行股。通过资本市场权益投资获取优质高收益资产,平安持续致力于提升险资收益、改善险资利差,后续有望在业绩端进一步释放弹性。

预期差2:协同价值未兑现

平安的独特价值在于其跨板块的协同能力,公司打造的"金融+服务"模式形成了多个方面的协同。

如,资金层面。寿险资金久期长、成本低,天然适合做"慢服务"。平安把保险资金定向注入医疗、养老、健康管理等领域,使客户获得一站式医养服务,形成了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数据层面。借助服务生态形成的海量数据(维权),能够帮助反哺金融定价,服务越深入,数据维度越厚,金融定价就越精准,形成"服务—数据—金融"飞轮。

场景层面。平安把保险、银行、证券的低频触点,升级为医疗、出行、养老的高频入口,实现金融与服务的交叉裂变。

可以说,在平安的体系中,"金融+服务"并非业务层面的简单叠加,而是一次以覆盖客户全生命周期为主线的供给侧改革。

服务提升了金融的可及性与体验,金融则为服务提供了可持续的资金与风险对冲机制。每一次理赔、每一次线上问诊,均在同步沉淀数据、积累信任并拓展场景,进而反哺保险、信贷及财富管理等金融产品的精准迭代。

通过将金融能力标准化、组件化输出,同时将服务流程嵌入金融价值链,平安构建起"服务即数据、数据即风控、风控即产品"的闭环。这一闭环在利差收窄、监管趋严、竞争加剧的长期环境下,将成为难以复制的核心壁垒。

预期差3:政策红利未计价

眼下来看,平安也还将受益多方面的政策利好支持,后续伴随政策的落地以及对平安业务层面的兑现,市场也将给予新的价值锚定。

首先从保险资金投资政策支持来看,长周期考核新规提升权益配置弹性,不论是资本市场还是险企而言都将构成双向利好。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近28万亿元,但股票和基金投资占比仅约11%,距离30%的监管上限(其中股票类资产上限25%)仍有显著提升空间。

随着险资投资进入"长周期"时代,政策红利和经济复苏支撑下,资本市场向好预期与险企资产端修复共振可期。

其次,在健康、养老等产业政策支持方面。

当前,国家政策积极推动大健康产业和养老产业发展,可以看到,政策端不仅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更在资金来源、服务供给、支付机制三大环节持续加码。

而就在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医养结合示范项目工作方案(2025年版)》,根据方案,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市、区)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通过公建民营或民办公助等多种模式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医养结合。

与此同时,民政部、财政部也于近日印发了《关于实施向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消费补贴项目的通知》,对组织实施养老服务消费补贴工作作出全面系统安排。

很显然,对深度布局医疗健康以及养老的平安而言,其未来有望充分受益政策红利,迎来发展新机遇。

其次,金融科技应用政策。

政策支持金融科技应用,推动保险行业向智能化、精细化发展。平安科技底色有望助力其获得发展先机。

目前平安科技已把AI核保、智能理赔、医保风控、慢病管理等场景化解决方案深度嵌入主业。政策催化叠加平安自身数据、算法、场景三位一体优势,后续不仅有望在对外输出中打开新的成长曲线,同时也有望在商业模式升级中,为平安带来新的估值锚。

3·结语

随着此次公募基金的最新重仓名单再次将中国平安推向聚光灯下,显然,它所揭示的不仅是简单的筹码腾挪,而是资本市场用真金白银投出的长期选票。

当产业浪潮、政策红利与企业护城河三者形成同向共振,在中国式养老与财富管理的大时代里,平安作为优秀的赛手,正乘风破浪,后续价值成长潜力可期。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南京泉峰汽车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 证券代码:603982 证券简称:泉峰汽车 公告编号:2025-060转债代码:113629 转债简...
高效能治理护航高品质生活 (来源:光明日报)转自:光明日报【专家视点】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苏辙在《新论》里说道:“欲筑室者...
深圳市中装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证券代码:002822 证券简称:ST中装 公告编号:2025-084债券代码:127033 债券简...
领导干部四风问题自查报告范文 ...   6月22日到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了专门会议,按照中央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首先当在中...
广州好莱客创意家居股份有限公司... 证券代码:603898 证券简称:好莱客 公告编号:2025-033债券代码:113542 债券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