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由厦门边检总站与福建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首期外语与国际交流人才培训班结业。本次培训班依托专业化、多样性的课程设计开展系统化培训,是移民管理系统涉外人才培育的一次创新实践。
据了解,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纵深推进,厦门、福州等口岸枢纽的边检人员面临日益多元的跨文化挑战,开展涉外沟通能力建设极具重要性和紧迫性。本次培训结合边检人员的工作所需,直击术语攻坚、文化解码、冲突预演三大核心痛点,不仅构建起含120项核心术语的智能词库、系统梳理了全球六大文化圈层的沟通禁忌,还通过实战演练模拟12类涉外沟通高发场景,训练学员的即时应变能力。
其中,吴华荔老师的课程聚焦“实用口译技巧”与“外事礼仪文化”两大核心,通过基础技能训练、高强度交替传译演练、专业术语强化训练及外事接待全流程覆盖教学等,帮助学员提升即时语言转换能力和跨文化沟通的敏感度。黄丹青老师带领学员攻克法律文本的转换难题,帮助学员产出符合国际惯例的精准译文。林博雅博士设计的“红蓝对抗”演练,让学员在具体的模拟场景中,灵活运用“3秒缓冲策略”控制情绪,并采用“文化急救包”话术模板成功化解危机。
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葛桂录在本次培训中寄语学员,“要将在校园汲取的智慧,转化为国门线上的文明力量。”厦门边检总站副总站长王喜东表示,借助本次培训,学员们将“语言能力+国际视野”的双核目标转化为实战能力,有助于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精准破解国际交流中的术语障碍和文化密码。(蒋巧玲 林明金)
文化冲突化解情境模拟演练。新华网发(主办方供图)优秀学员代表作结业演讲。新华网发(主办方供图)优秀学员颁奖仪式。新华网发(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