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观新闻)
在离天空最近的手术室里,一场跨越4000公里的生命接力已持续30年。当第十批上海"组团式"援藏医疗队的旗帜插上日喀则人民医院时,来自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医生罗明在缺氧38%的青藏高原上,用柳叶刀镌刻下"带不走的医疗队"誓言。从黄浦江畔到年楚河岸,365个日夜的坚守,满屋的洁白哈达见证着雪域高原上的医者仁心。
跨越山海践初心
七月的高原劲风拂过经幡,2024年盛夏,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罗明在援藏动员令上郑重签名。作为第十批上海"组团式"援藏医疗队成员,他带着三甲医院十年临床经验,跨越4000公里抵达海拔3836米的日喀则人民医院。
"刚到夜里头疼得像戴了紧箍咒,呼吸困难、失眠、食欲减退接连而至,对身体和意志都是极大的考验,给这里的医疗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罗明在日记里记录下高原反应。当地年均含氧量仅为上海六成,紫外线却是内陆三倍。这位习惯在无影灯下连续作战的外科医生深知自己肩负着提升当地医疗水平、为百姓健康谋福祉的重要使命,不得不放缓动作适应稀薄空气,尽快适应高原环境,尽早开展工作,尽可能多的为当地人民解除病痛。
日喀则市人民医院作为当地的重要医疗保障机构,承担着守护百姓健康的关键作用。然而,罗明医生来到后了解到,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这里的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特别是在泌尿外科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短缺,一些先进的诊疗技术尚未得到广泛开展。许多患者不得不长途跋涉前往外地就医,不仅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还可能延误病情。罗明医生暗下决心要为改变这一现状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说:罗明医生(左二)和普外科援藏医生(左三)共同手术授人以渔传薪火
罗明医生刚进藏投入工作时,医院正大力推进微创四级手术,这对于提升医院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他解释道:“微创四级手术,作为医疗难度和风险最高的一类手术,对医生的专业技能、医院的设备以及团队协作能力都有着极高的要求。”
“当时,日喀则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在这方面的技术储备不足,医护人员缺乏相关的手术经验,手术设备先进程度对比内地有差距,而且由于高原地区的特殊环境和饮食习惯,患者在住院时往往病情严重、复杂、并发症多,处理困难,手术风险也相应增加,当地医护人员在手术操作的熟练度和精准度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更多的实践和指导。”面对各种因素的制约,罗医生开始了自己的“破局”方法。
"不仅要当'开刀匠',更要当'播种者'。"罗明发现,受限于设备与经验,当地医生面对四级微创手术时常望而却步。为了让当地医生更好地掌握微创四级手术技术,罗明医生主动承担起主刀的任务,让本地医生当助手观摩学习,每一台手术都详细讲解手术步骤,演示操作器械的要领、如何精准地分离组织、避免损伤周围的血管、最大限度保护正常组织。通过这样的现场演示和讲解,年轻医生们能够更加直观地学习到手术技巧,加深对手术的理解。
在罗明医生的带领下,医疗团队逐渐积累了经验,能够实施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腹腔镜下输尿管癌根治术、腹腔镜下肾盂成形术及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并且在年底顺利完成四级手术考核指标。
罗医生经过近一年的援藏工作投入,当地医生的诊疗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师带徒培养了能够独立开展腹腔镜手术和微创腔内激光碎石术的本地医生。这些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极大地方便了日喀则地区农牧民患者的就医,许多患者不再需要长途跋涉前往外地看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先进的医疗服务。
图说:罗明医生(左一)带教本地医生做腹腔镜手术生命相托见真情
由于高原环境和饮食影响,西藏地区泌尿系结石发病率高,再叠加结核感染,肾脏积脓和肾周严重粘连更多见,使手术操作异常困难和危险。针对当地的病情特点,罗明医生坚持每日查房,详细了解每位患者的病情,从细节着手,为每个患者量身定制最佳治疗方案。
一位家住在吉隆县的年轻藏族女性,因右肾结石在外院做了体外震波碎石治疗后出现尿源性脓毒血症,来日喀则市人民医院急诊就诊时已出现高热、意识模糊、血压下降等感染性休克症状,以前对此类患者处理经验不足,往往都建议转至拉萨治疗,在接到急诊医生汇报后,考虑此患者病情紧急,若冒然转院可能路上有生命危险,罗明医生当机立断立即将患者收入院,在加强抗感染抗休克的同时行右侧输尿管支架置入术,减轻肾盂压力引流脓性尿液,术后密切观察生命征,最终用"阶梯式抗感染方案"将姑娘从生死线拉回。
一月后患者再次来住院,CT检查发现右肾重度积水并多发较大结石,其中一枚结石约2.5cm梗阻在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经过与本地医生详细讨论,罗医生决定实施经皮肾镜激光碎石术。术中精准穿刺肾盏成功,用激光击碎大部分结石并取出碎石,完全解除输尿管梗阻,基本达到一期清石的目的,患者也在术后一周顺利出院。
在海拔最高的手术室里,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牧民们术后送来风干牦牛肉,老阿妈悄悄塞来滚烫的酥油茶,康复患者集体献上洁白的哈达......这些成了罗明宿舍窗台上最温暖的风景。临别时刻,他感慨万千:“高原的生活条件不比上海,但患者们的感激之情却让自己深感温暖,他们用朴实的话语和真挚的行动表达着对援藏医生的感谢,一条条洁白的哈达,一句句发自内心饱含深情的感谢,都成为了自己援藏生涯中最珍贵的回忆。这些不仅是对个人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所有援藏医疗工作者的认可和鼓励。希望把上海医生的温度,永远留在雅鲁藏布江畔。”
展望未来,日喀则地区泌尿外科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相信这里将能够开展更多先进的诊疗技术,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而罗明医生参与的援藏医疗工作,也将作为援藏精神的一部分,激励着更多的医疗工作者投身到边疆地区的医疗事业中,为促进民族团结、保障高原人民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雪域高原上,申城医者用柳叶刀刻下的生命诺言,正如格桑花般绚丽绽放。
原标题:《"医"心如雪映高原: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援藏医生罗明珠峰脚下的生命守护》
栏目编辑:陈浩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陆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