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草原云
“以前村里的闲置房屋,院里杂草丛生,看着心里空落落的。现在好了,村党支部把闲置院子租过去改造,老院子立马变了样。我把自家闲置院子租出去,每年能多一笔收入,日子越来越有盼头。”7月22日,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哈乐镇德胜营村村民贺全才站在改造的院落前,满脸笑意地分享着空心村整治带来的实惠。
这份喜悦,正是德胜营村以党建引领盘活闲置资源、激活乡村振兴动能的生动缩影。
改造闲置院落。(资料图)曾经的德胜营村,因大量村民外出务工,“空心化”的问题拖慢了村庄发展的脚步。面对这一困局,德胜营村党支部主动扛起责任,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迅速组建党员先锋队,精准摸清了每一处闲置院落的位置、面积、产权等基础信息。经过细致摸排,梳理了37套可利用的闲置院落。
依托前期走访成果,村党支部联合镇党委与规划企业,以“文化赋能、产业融合”为导向,立足德胜营村独特的区位优势与文化底蕴,制定《武川县哈乐镇人民政府关于解决空心村问题工作实施方案》,将空心村整治与乡村旅游、农耕体验、庭院经济深度结合,村里采用“党支部+企业+农户”模式,农户以入股方式将闲置院落交由村集体统筹,由企业负责改造升级,推动土地资源从“低效闲置”转向“高效利用”。目前,德胜营自然村已成功出租11套院落。“以前总向往诗和远方,没想到在德胜营村就找到了理想中的田园生活。”张女士谈起租赁体验时满是欣喜。
将“空心村”的劣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昔日冷清的村落逐渐苏醒,闲置资源的盘活不仅增加了村民收入,更让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照进现实。哈乐镇党委也在同步谋划把门斗沟、德胜营机车小镇、哈拉沁水库、尊胜寺等景点串联起来,并联动新城区旅游资源,打造“吃住游行”完整产业链。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宋爽
通讯员:段凯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