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河南广播电视台民生频道报道,在河南新乡就读智能控制技术专业的聂灿林,日前拿到了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的就业直通卡。公开报道显示,持卡者毕业后可优先获得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旗下企业就业资格。很多人好奇,这位就读职业院校的大一学生,凭啥能“开挂”?
据悉,19岁的聂灿林凭借扎实的技能,在国家级、省级职业技能竞赛中斩获多项大奖: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机器人运维员国家一等奖、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职业技能竞赛混合现实技术应用赛项金奖……他还持有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技师等高级证书。
19岁的职校生收到知名央企的就业直通卡,这确实令很多人感到不可思议。即便抛开年龄不谈,其学历水平和央企招聘的普遍要求放在一起,在舆论观感上也有明显的落差。不过,仔细审视聂灿林的个人经历,他被央企早早看中、破格录取,又似乎没那么难以理解。
公开信息显示,聂灿林很早就表现出了对技术的强烈兴趣,通过持续努力,在一系列高等级的职业技能竞赛中脱颖而出。如其持有的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技师证书,19岁便获得该资质也比较少见。
尽管一般人对于这些职业技能大赛的“含金量”可能缺乏具象感知,但19岁大一学生能够在众多大赛中一路过关斩将,毫无疑问是行业内的佼佼者。在此意义上,聂灿林拿下央企就业直通卡,也算为技能型人才的“英雄不问出处”添加了一个现实注脚。
尽管无需神化这起个例,但这样的技能型人才能被发现,个人通过职业技能实现一战成名,置于当前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背景下,还是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在不少人看来,这意味着,过去长期以学历为主要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的确发生了松动,技能型人才也有了更多被认可的机会。
而要让聂灿林不再成为特例,依然需要在社会观念、教育培养体系等方面,消除技能型人才脱颖而出的堵点。推动普及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才能让更多的聂灿林有机会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并在职业技能之路上显身手,这一点非常重要。
令人欣慰的是,政策层面对加大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建立相适应的评价机制和待遇机制的引导信号,已经非常明显。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就将“加强拔尖创新人才、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列入了2025年政府工作任务,并提出“加快构建技能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让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创新者多得”。
当这些方方面面的改革加速落地,我们或许就能迎来越来越多的“聂灿林式人才”。
撰稿 / 闵萧(媒体人)
编辑 / 马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