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质量报
穿越天山只需二十分钟
“十四五”以来我国交通运输事业成果丰硕
本报讯 (记者何 可)小汽车开进乡村“最后一公里”、“一票难求”难题已成历史、中国快递业务量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7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成效,一组组亮眼数据、一项项扎实成果,勾勒出我国交通运输事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图景。
据交通运输部部长刘伟介绍,“十四五”以来,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实现了突破性进展,“6轴7廊8通道”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建成率超过90%,交通运输综合能力、服务品质、运行效率大幅提升,“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美好愿景正在加快实现。
刘伟表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交通运输领域表现最突出的,就是期盼出行有更多选择、有更大便利、有更优品质。如今,西部地区交通“留白”加快填补,万吨货轮可直达武汉,西藏东南地区不通铁路的历史结束,穿越天山只需20分钟……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正从理想变为现实,持续优化的服务供给,推动公众出行从“走得了”向“走得好”转变。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6.2万公里;公路总里程达到549万公里;高等级航道通航里程达到1.76万公里;港口万吨级以上泊位2971个;颁证民航运输机场达263个。
“大通道”加快贯通的同时,“微循环”也更加顺畅。现在每天约有1亿人次乘坐轨道交通高效通勤,1亿人次乘坐公交穿梭街巷,1亿人次乘坐出租车和网约车“门到门”出行,这3个“1亿人次”是城市交通承载能力和韧性活力的生动体现。
出行人次跃升的同时,出行服务也在持续优化。如今,线上售票、电子支付、刷脸出行得到了广泛应用,“一次购票、一次支付、一票通行”加快实现;服务区充电桩覆盖率达到了98.4%,有效缓解了“里程焦虑”;1.3万个公交站台完成了适老化改造,5000余座地铁车站可无障碍进出站、上下车……
“设施联通把天堑变通途,运输畅通让天涯若比邻,合作融通使相遇即相知。”刘伟表示,共建“一带一路”,交通运输是先行领域。中国正通过交通互联互通,架起互利共赢的桥梁。
2021年底,中老铁路开通运营,旅客能够“早上在昆明吃米线、傍晚到万象喝咖啡”。这条铁路客货两旺,已经运输跨境货物超过1300万吨;2024年11月秘鲁钱凯港开港,使南美至亚洲的海运时间缩短了10天;雅万高铁、瓜达尔新国际机场等一大批标志性项目建成投运……一条条路、一座座桥、一个个港,已经成为新时代的驼铃帆影、大道驿站。
据刘伟介绍,目前,“空中丝绸之路”不断拓展,通航境外83个国家213个城市。我国车辆首次以公路直达运输的方式跨越里海、抵达欧洲。“丝路海运”国际航线网络遍及全球,我国海运连接度已经连续19年保持世界第一。我国将坚持与世界相交、与时代相通,持续提升全球交通互联互通水平,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