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攻坚抓落实,擘画新时代审判工作新图景
——聚焦全国大法官研讨班上的互动发言
盛夏的北京,万物竞茂,生机勃发。
7月22日,全国大法官研讨班进入交流研讨环节。站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改革部署落地生根的关键之年,大法官们再次聚首,带着过去一年的实践与思考,共同探求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实现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未来路径。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审判工作的意见》出台,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人民法院工作的高度重视。如何将这份沉甸甸的“施工图”精准转化为惠及人民群众的“实景画”,如何确保各项部署要求在审判一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成为贯穿本次研讨班始终的核心命题。
“审判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有些问题系统性强、牵涉面广,更要在党的领导下合力推动解决。”
“要增强大局观念、全局观念,敏于通过审判执行工作提供更加优质精准的司法服务保障。”
“积案的清理取得了很大成效,但还有很大进步空间,要防止出现‘前清后积’的问题。”
……
重点发言和互动发言围绕“坚持和加强党对审判工作的绝对领导”“全面准确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实践与思考”“行政案件管辖制度改革实践与建议”“协同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践与思考”“‘一张网’建设运行实践与思考”“审判专业化建设和优秀审判人才培养”“贯通抓实审判管理、政务管理、队伍管理”等议题进行。
大法官们结合实践探索,析难点、亮实招、谋深化,发言中既有对标《意见》要求的深度思考,亦有破解落实难题的真知灼见,彰显着将顶层设计转化为基层实效的坚定决心与务实智慧。
举旗定向:把牢党的绝对领导“定盘星”
研讨班指出,人民法院作为党领导下的国家审判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是根本政治原则、最大政治优势,必须时刻牢记、坚定不移。
《意见》开宗明义,部署坚持和加强党对审判工作的领导。各级法院认真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安排,积极主动向同级党委报告,推动将《意见》贯彻纳入全局工作。
如何充分发挥党的绝对领导制度优势,推动新时代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面对法院自身解决不了、解决不好的共性难题,如何紧紧依靠党委领导攻坚克难?
“要自觉把法院工作放在党委中心工作中谋划推进。”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郑青介绍,辽宁法院深入贯彻《意见》,争取省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支持保障新时代辽宁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十五条措施》,推动从省级层面形成了一批支持法院工作的长效机制,形成党委领导下各单位共同支持法院工作的良好态势。
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李永利介绍,重庆市委印发的《坚持和加强党对人民法院工作的领导更好服务保障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实施方案》,系重庆直辖以来首次以市委名义印发的关于人民法院工作的综合性文件。
据了解,浙江、福建、湖南、贵州等地正在从省级层面研究出台相关落实文件。
《意见》要求,各级党委要加强对审判工作的领导,定期听取工作汇报,研究解决重大问题,保证党中央关于审判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
研讨班对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提出要求,凡重大事项、重大改革、重要司法政策都要及时请示报告,做到司法工作政治方向坚定正确。
“要把政治忠诚践行在履职攻坚中。”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海波表示,广东法院着力强化请示报告等基础性制度,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发挥体制优势,应对涉外、涉众案件等给审判工作带来的挑战,以制度机制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
党委领导是矛盾纠纷前端化解工作取得实效的根本政治前提和组织保证。研讨班指出,《意见》专门部署加强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既是对法院促推源头预防、多元解纷提出具体要求,也是对党委领导下各方协调联动预防化解矛盾纠纷明确工作责任,是对审判工作的有力支持。
如何将“抓前端、治未病”要求转化为可操作、能落地的长效机制?中央政法委部署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以来,全国法院全力支持、参与,有力助推完成阶段性建设目标。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夏道虎介绍,江苏法院全面对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推动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近两年先行成功调解矛盾纠纷均超100万件,去年首次实现各类新收一审案件全面下降。全省109家基层法院已实现100%入驻综治中心,1300余名法院工作人员在综治中心开展相关工作。
“如何看待目前部分综治中心受理纠纷还不多的现状?”“如何扭转大众‘有纠纷找法院’的固有观念?”“如何解决聘请退休法官担任特邀调解员经费保障不足、政策依据不足等问题?”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徐家新结合综治中心前端化解“防线”作用提出问题。
“从会上交流情况看,综治中心的应用经验还有些不足,要多向党委、政法委汇报相关工作。”“对于综治中心建设方面的好做法、好经验,要进一步向社会加强宣传,提高人民群众对综治中心的知晓率、参与度。”“退休法官的使用要规范、报酬要解决。”研讨班对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认真探讨。
2025年上半年司法审判工作主要数据显示,先行调解成功数量逐月明显增长,第二季度先行调解成功107.2万件,环比增长176.1%,前端解纷活力和效能持续释放。截至6月底,2883家基层法院派出诉讼服务团队入驻综治中心,促推纠纷化解从“多头跑”向“一站解”转变。
深耕主业:答好公平正义“永恒题”
“在当前外部环境异常复杂严峻、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十分繁重的背景下,要有更高标准、要担更重责任。”这是研讨班对人民法院审判工作提出的要求。
《意见》明确,人民法院承担着惩罚犯罪、保护人民,定分止争、维护公正的重要职能。彰显刑罚“锋芒”的同时,如何在审判实践、社会治理中贯彻宽严相济的法治理念?如何持续深化行政案件管辖制度改革,促推行政审判工作提质增效?研讨交流中,大法官们聚焦主责主业,既晒出落实“成绩单”,更聚焦深化“施工图”,勾勒出审判工作现代化向深向实的生动图景。
人民法院全面准确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以宽严之别体现政策力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长治久安——
2024年,上海法院审结一审刑事案件2.2万件,判处罪犯3.2万人,同比分别下降11.1%和8.8%,刑事案件数量和占比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群众安全感、满意测评度保持高位。“上海社会治安持续向好,正致力于打造全球最安全城市。”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贾宇说。
“如何完整理解、全面把握、准确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如何完善长效化轻罪治理机制?”“在司法案件中,为何仍有‘重打击、轻保护’等‘重刑主义’观念?”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游劝荣、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朱玉相继提问。
“把事实、证据搞清楚,该依法宣判无罪的就要宣判无罪。”“要综合考虑社会形势、治安状况、人民群众感受,把握具体案件情形。”“个案中,重罪中有从宽,轻罪中亦有从严,需要我们实事求是、勇于担当。”
……
研讨交流中,大法官们坚持问题导向,从维护政治安全、人民安全、经济安全等角度畅谈人民法院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营造安全稳定法治环境的相关工作。
行政争议一头连着行政机关,一头连着人民群众,做实源头预防和实质化解,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社会主义法治的信心。
“力争把争议多发高发势头降下来,把行政案件服判息诉率提上去。”研讨班要求,要针对行政争议多发高发领域存在的普遍性、深层次问题,用好“3+N”工作机制,共商源头预防化解举措,推动行政争议由个案协调、事后化解向前端治理、源头预防转变。
《意见》要求,深化行政案件级别管辖、集中管辖、异地管辖改革,优化行政审判资源配置,提升行政审判工作质效。研讨班专门就行政案件管辖制度改革进行了研讨——
“江西高院积极构建‘集中管辖横向协同、级别管辖纵向贯通、便利当事人诉讼’的行政案件管辖模式,以管辖改革带动全省法院行政审判质效稳中向好。”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傅信平介绍,江西全省法院行政案件一审服判息诉率由2018年的39.54%上升至2024年的64.05%,上升24.51个百分点,上诉率下降24.51个百分点,一审行政案件调撤率上升27.43个百分点、案件平均审理时长减少6.5天。
有人晒成绩,也有人谈问题。
“江西法院的服判息诉率上升幅度非常大,有哪些真招实招?”“在探索建立管辖权下沉机制过程中,当地政府配合相关法院实质化解行政争议时意愿强不强?”“裁判生效后,如果政府不执行,法院要怎么办?”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党广锁、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戴军分别结合地方法院情况和行政案件管辖制度改革的相关进展提出问题。
“‘民告官’不容易,行政案件管辖制度改革的落脚点应该是便利老百姓诉讼。”“随着依法治国、依法行政进一步落实,行政行为引起的诉讼会越来越少,要进一步准确运用提级管辖制度,推动提级管辖案件裁判规则转化运用。”研讨班上,大法官们对行政案件管辖制度改革进行了深入探讨。
破局开新:激活改革升级“强引擎”
改革,是《意见》中的高频词。
“要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坚决扛起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政治责任,紧紧围绕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进一步健全公正司法体制机制。”“必须抓作风、强素质、善管理,激发加强新时代审判工作的内生动力。”这是研讨班对不断推动改革走深走实提出的切实要求。
在强化支撑保障方面,《意见》明确部署建设统一办案办公系统,实现全国法院在“一张网”、一个平台办案办公。
研讨班上,大法官们分享了地方法院试点上线“一张网”后取得的良好成效——
“‘一张网’汇集的数据凝结着全国法院的集体智慧,进而通过‘算法+数据’的方法推动人工智能与司法活动深度融合。”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李占国表示,“一张网”聚焦解决信息化建设中的重复建设、数据孤岛等问题,具有巨大优势、深远意义、光明前景。
“感谢‘一张网’上线期间,最高法和兄弟高院带来的帮助。”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胡道才介绍,“一张网”将原来分布于多个平台的服务高度集成,流程转换效率提升超过50%,实现案件全生命周期“一键通查”“一网通办”。
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泽军介绍,青海法院立足案件体量小、“船小好调头”的特点,在最高人民法院大力支持下率先开展了“一张网”上线运行试点,积累了宝贵经验。
面对改革,如何在制度机制上再健全,在推动落实上再加力?
《意见》提出,一体推进法院队伍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建设,着力提升过硬政治能力、公正司法能力、依法履职能力、审判管理能力、狠抓落实能力。
——人才培育突出“强基赋能”。
“我们从调研和问题出发,深入分析研判如何从需求侧把握审判专业化。”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王树江从“需求和供给”的角度,介绍了四川法院以“青蓝、领军、青苗、常青”等人才培养工程为载体,因地制宜、以点带面,精准推进审判队伍专业化建设。
“我们率先建立基层法院院长梯队库、优秀年轻干部信息库、审判业务专家库、调研人才库、督察人才库等,引领带动各方面工作提质增效。”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黄明耀表示,要统筹抓好干部选育管用各环节工作,为法院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管理模式重在“贯通抓实”。
研讨班指出,要树牢“大管理”理念,把案件审理与审判监督、管理、指导结合起来,把“评案”与“考人”结合起来,压实院庭长审判监督责任、上级法院对下监督责任。
“要健全完善自上而下层层有人管、事事有人抓、环环相扣的责任链条。”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王中明介绍,甘肃法院积极构建审委会宏观管理、审管部门专责管理、政工部门考核管理、纪检部门监督管理、业务庭室实时管理、审判团队自我管理、全系统各方面齐抓共管的“大管理格局”。
“你们法院在清理积案方面成效显著,有哪些绝招?”“信访率持续走低,你们是如何做到的?”“你们法院的审判质效‘责任捆绑’机制是怎么落实的?”针对审判管理经验分享中的热点问题,大法官们不时提问,热烈讨论。
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杨宗仁介绍,内蒙古法院以到院、到人、到案由的“穿透式”指标数据分析为牵引,贯通抓实审判管理、政务管理、队伍管理,推动审判质效、司法能力、管理水平协同提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院长迪里夏提·沙依木介绍,新疆法院围绕提质增效,部署开展为期三年的“案件质量提升年”行动。数据显示,新疆法院院庭长办案量提升至49.18%,阅核案件超四分之一。
……
从筑牢政治忠诚到深耕审判主业,从协同社会治理到锐意改革创新,《意见》的战略部署正在大江南北的审判实践中扎实落地。
步出国家法官学院,带着研讨班凝聚的深刻共识,大法官们继续奔赴全国各地。前方,是以审判工作现代化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实践,是法治中国建设新征程上永不歇步的司法长征。这份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答卷,永远在赶考路上。
来源:人民法院报·1版
记者:乔文心
见习编辑:贺晴 | 联系电话:(010)67550939 | 电子邮箱:fyxw@rmfy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