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处方药 线上“秒”开方
创始人
2025-07-23 11:35:19
0

网购处方药 线上“秒”开方

审核形同虚设 看似便捷实则存风险

记者线上购药,全程未回复,处方已开出。

只需动动手指勾选症状,不用提供任何处方,处方药就能轻松下单……连日来,记者采访发现,部分电商平台和在线诊疗机构的处方药销售暗藏诸多“猫腻”,从处方审核形同虚设,到违规展示药品信息、夸大疗效,这些操作看似让购药更“便捷”,实则严重突破用药安全底线,给公众健康带来潜在风险。

购药流程“秒过” 处方审核形同虚设

7月19日,西安市民刘女士在某电商平台购买“盐酸莫西沙星片”时,发现本需医生处方的购药流程异常简便。她将药品加入购物车点击“提交订单”后,页面提示“添加问诊信息”,点击进入后选择就诊人,勾选已确诊疾病“上呼吸道感染”,再确认“已在实体医院就本次用药疾病进行过明确诊断,并使用过所购药品,且无不良反应,目前病情稳定”,同时勾选同意相关告知书与规则,提交信息后即可直接付款。整个操作流程不到15秒,全程未与医生进行任何沟通。

7月21日至22日,记者登录多家电商平台,对线上购买处方药的流程进行实测。在某平台下单处方药“硝苯地平缓释片”时,系统提示“请选择线下已确诊疾病”,记者勾选“高血压”并完成相关确认后,一位标注为“汉中百寿健康互联网医院-Y内科主治医师”的医生迅速接诊,并发来固定话术:“您好,我是医生××,已收到您的复诊开药诉求,正在为您诊断开方,预计1分钟,请不要离开。”“请问您是否还有其他信息需要补充?如无,我将依据您的病历资料开具处方。”“是否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在使用该药品过程中是否有过敏和不良反应?”记者全程无任何回复,医生瞬间将处方开出,并发来用药建议,该问诊对话随即结束。从问诊到开方,不到20秒,记者顺利进入付款环节。

7月22日,记者尝试在凌晨线上下单,发现夜间开方毫无限制,互联网医院医生依旧“秒接单”,处方同样“秒开”。

销售页面藏“猫腻” 违规宣传误导消费者

除了处方审核流于形式,部分在线诊疗平台的处方药销售页面还存在诸多违规问题。

根据国家药监局规定,药品网络销售平台/网站(含应用程序)首页、医药健康行业板块首页、平台商家店铺主页,不得展示处方药包装、标签等信息;通过处方审核前,不得展示或提供药品说明书,页面中不得含有功能主治、适应症、用法用量等信息。

然而记者发现,多家直播电商平台处方药的包装、标签被直接展示在销售页面,且未与非处方药作区分标注;用户点击页面后,本应隐藏的适应症、用法用量等信息清晰可见。

适应症宣传的越界已成固定套路,部分平台利用患者的信息不对称,通过“案例暗示”“专家推荐”突破审批边界。一款仅获批用于“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的鼻用喷剂,页面中却穿插“常年性鼻炎患者使用反馈”,配图中医生形象的卡通人物称“各类鼻炎都适用”,明显超出获批范围。

页面交互设计的诱导性也值得警惕,不少平台通过色彩对比、按钮闪烁强化购药冲动。“立即购买”按钮用高饱和橙色,“查看用药指导”则用浅灰色;“关联推荐”算法更暗藏风险,购买降压药的用户会被推送成分相似但适应症不同的药物,页面标注“搭配使用效果更佳”,实则可能引发药物相互作用。

三重防线失守 用药安全隐患凸显

线上购药的种种乱象,本质上是用药安全防线的层层失守。

第一道防线是“在线医生”的失守。业内人士透露,部分平台的所谓“医生”实为兼职的基层医师,甚至有退休人员“挂靠”资质。他们的收入与开方数量直接挂钩,“多开多得”的机制催生了“不问病情、只开处方”的乱象。一位曾在某平台兼职的医生坦言:“每天要处理上百个开方请求,根本没时间详细问诊,平台也默许这种‘快节奏’,毕竟开方量直接影响平台流水。”

第二道防线是平台审核的形式化。按照规定,平台需对处方药销售进行“两审”:审核处方真实性,审核用药合理性。但实际操作中,很多平台的审核仅停留在表面。某平台内部员工透露,系统会自动识别处方上的药品名称和剂量,只要格式正确就会通过,没人会去核对患者病情与用药是否匹配,更不会追查处方是否由合规医生开具。

第三道防线是监管漏洞的存在。目前线上购药涉及市场监管、药监、卫健等多个部门,权责划分不够清晰。当消费者遇到问题投诉时,往往陷入“平台推商家,商家推医生,监管说要调查”的循环。

安全购药“四步法” 避开线上购药陷阱

面对线上购药的重重套路,普通消费者该如何保障自身权益与用药安全?执业药师张倩提醒,注意以下几点可有效规避风险。

认准正规平台:选择具备《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和《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的平台,这类平台通常会在首页底部标注证书编号,可在国家药监局官网查询真伪。避免在社交软件、短视频平台的“个人店铺”购药,这些渠道大多缺乏合规资质,药品质量与来源难以保障。

拒绝“代问诊”:不要代替家人朋友问诊开方,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真实病情、过敏史、用药史才能合理用药。若患者行动不便,可拍摄其近期的病历、检查报告上传,必要时进行视频问诊,确保医生能全面评估病情后再开具处方。

警惕虚假宣传:处方药的适应症、疗效等信息,应以药品说明书和医生诊断为准。对“根治”“神效”“无副作用”等夸大宣传保持高度警惕,这些往往是违规广告的典型特征,背后可能隐藏着假药、劣药风险。

留存购药凭证:购买处方药后,务必保存好电子处方、购药订单、与医生的聊天记录等凭证,一旦出现用药问题,可作为维权依据。发现违规售药行为,可及时向12315或12345热线举报,共同推动线上购药环境的规范与安全。

来源:三秦都市报 记者 陶颖 实习生 李果本期监制:王战荣

本期编辑:张欣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唐山公交最新通知!9条公交线路... (来源:环渤海新闻网)转自:环渤海新闻网唐山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关于北环道开越路半幅施工期间9条公...
锦龙股份:拟收购深圳本贸科技2... 7月23日,锦龙股份(000712)公告称,广东深报一本大数据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和深圳市深...
宏昌科技:股东拟合计减持不超过... 每经AI快讯,7月23日,宏昌科技(301008.SZ)公告称,公司股东金华宏盛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
余杭自来水异味7人受严肃问责 转自:京报网_北京日报官方网站 【#余杭自来水异味7人受...
安宁股份65亿元现金收购将“掏...   出品:Hehson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IPO再融资组/郑权  7月22日,安宁股份发布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