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新闻网讯 7月21日下午,面试完最后一名技工,山东朗森机械有限公司工会主席王之远感叹道,原计划招聘16人,40多人报名,多亏了产业社区帮忙!
几天前,该公司接到一笔外贸订单,要求37天交货,由于产能跟不上,只能临时招人。平台招聘效果不佳,去哪里招熟练技工?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王之远求助龙湾电子产业社区。没想到,应聘电话接连不断。
龙湾电子产业社区成立于去年7月,是全市首个产业社区。在面积约2.3平方千米的区域内,社区有65家企业、27个党组织,服务110名党员、5000余名职工。
何为产业社区?“以产业发展为基础,产业要素与城市生活功能协同发展的产业集聚区。”龙湾电子产业社区党委书记徐启云说,与传统社区不同的是,服务对象从社区居民变成了企业和职工。
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组织部部长李振介绍,产业社区坚持党建引领,不设社区居民委员会,主要是当好“产业管家”。具体工作中,产业社区遵循《服务事项清单》和《权责事项清单》,共10大服务事项、36项服务清单,重点服务企业、职工、党员、人才4大群体。
如何让企业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成为真正的“居民”?高洪玉、寇运欣等社区工作者通过走访和调研,梳理出企业需求清单,解决急难愁盼,获得了企业认可。
“以前,入党对我来说是不敢想的事,但我现在是入党积极分子了。”王之远说,像他一样的青年职工想入党,但企业没有党组织,没法解决这些问题。
为此,龙湾电子产业社区党委专门成立了青年党支部,36名职工提交了入党申请,已推选出4名入党积极分子。
去年12月,依托临沂科技创业园,高新区又成立龙腾高创孵化产业社区,进一步扩大服务面积。
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企业职工化身义警、工长、物业管家、志愿者等,深度参与社区共建。
不仅共建,还得共享。义诊进企业、夏日送清凉、消夏音乐节……社区组织开展的系列活动,满足了企业职工多层次需求。在“90后”职工张月财看来,原本枯燥的职场有了“家味”。
在社区建设推进过程中,产业社区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比如,为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采取提前告知形式入企检查,检查次数同比下降47%。
自成立以来,两个产业社区共处置企业诉求97件。近日,随着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社区和智能制造产业社区相继成立,高新区已有4个产业社区,涵盖非公企业281家、职工1.38万名,实现产业社区模式镇街全覆盖,进一步加快了高新区人产城融合共生的步伐。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庆华 路波 通讯员 王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