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廿五正青春:以兵法“奇正”之道,破局“年轻城市”崛起之路
创始人
2025-07-23 10:48:02
0

转自:滨州发布

25年来,滨州将“精准、聚焦、协同”的兵法智慧融入产业血脉,在高质量发展的疆场上,屡创年轻城市“以智胜大”的奇迹。

文 | 陈明一 姜迪

2000年,滨州撤地设市,开启城市发展新篇章。如今,这座建市仅25载的年轻城市,人口不足400万,市域面积9660平方千米,却以超乎想象的活力,孕育出令世界瞩目的产业硕果:在铝业领域称雄全球,于碳纤维技术上成功突围“卡脖子”困境,在氢能赛道一马当先——滨州,这座坐落于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年轻力量,正以其独特的发展路径与斐然成就,在区域经济的版图上刻下鲜明的“滨州印记”。

作为兵圣孙武的故里,滨州深谙《孙子兵法》“致人而不致于人”的主动谋略与“兵者,诡道也”的辩证思维。25年来,这座城市将“精准、聚焦、协同”的兵法智慧融入产业血脉,在高质量发展的疆场上,屡创年轻城市“以智胜大”的奇迹。

一根铝丝的“全球话语权”:以“择人任势”谋专精

《孙子兵法·势篇》有云:“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滨州产业深得此精髓,奉行“宁做针尖,不做麦芒”的精准哲学,在细分领域聚力突破,不求体量庞大,但求深度耕耘,在有限的资源下实现产业的跃升与突破。

在魏桥轻量化基地,山东宏畅轻合金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特种轻合金材料项目正如火如荼地推进。该项目投资3.58亿元,凭借自主研发的高强高韧铝合金材料,一举攻克汽车轻量化领域长期以来的“卡脖子”难题,填补了国内高性能铝合金材料研发制备的空白。

其实际应用效果令人瞩目,一辆全铝小型物流车,车身总成重量锐减至156公斤,较传统钢车身减重约40%,为纯电车型带来3%~5%续航里程的提升,使传统燃油车型每百公里节油0.6升,减排二氧化碳1350克。

同样诞生于魏桥的“泡沫铝”,密度仅为常规铝的0.1-0.4倍,抗弯刚度却达钢的1.5倍,具备抗冲击、抗腐蚀、隔音降噪、电磁屏蔽性高等诸多优势,广泛应用于飞机、舰船、轿车、地铁、建材等制造领域。

据了解,基地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精心构建起从铝水到零部件研发、制造,再到整车组装的完整产业链,成功实现“铝水到车用部件,再从部件回收到铝水”的双产业绿色生态闭环,极大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

在碳纤维产业领域,滨州同样展现出“以小制大”的智慧。

一条年产量千吨级的生产线,产出的T800级碳纤维强度达钢的10倍,堪称航天飞行器骨架、防弹装备的“黄金材料”。今年初,由中车四方股份公司与青岛地铁集团携手研制的全球首列碳纤维地铁列车“CETROVO1.0碳星快轨”,在青岛地铁1号线正式投入运营。该列车的成功研发与应用,是滨州企业技术突破的有力见证,更是入选2024年度山东省十大科技创新成果,标志着山东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取得重大飞跃。

一束纤维的“未来野心”:以“出奇制胜”破壁垒

滨州在碳纤维领域同样展现出“以小制大”的智慧,印证了“出奇制胜”的兵家思想,以“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的创新力,在传统产业中注入新质生产力。

在滨州市高新区的愉悦生命科技馆,一根白色管状织物——全球首条采用精密织造技术的人造血管,吸引着众人目光。它由微米级纱线编织而成,攻克仿生涂层等核心技术,目前已进入人体临床试验阶段,上市以后将打破我国高端人造血管长期依赖进口的困局。

愉悦集团作为纺织业龙头企业,依托高精纺织技术跨界转型医养健康领域。2020年,滨州医学院专家提出“织血管”构想后,企业迅速联合青岛大学、北京安贞医院等多家院所,历经三年艰苦攻关,成功突破多学科交叉技术壁垒,实现从纺织材料到生命科学的历史性跨越,成为滨州产业转型“以新促质”的典型样本。

纺织这一传统产业在滨州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焕新变革。

走进魏桥纺织创意展厅,一件看似普通的运动衣实则暗藏玄机,宛如织出来的传感器,能够实时精准监测穿着者的心跳、呼吸、体温等数据,并通过手机屏幕直观呈现,为人们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魏桥纺织依托丰富的技术积累和强大的品牌效应,持续巩固传统市场份额,积极开拓新市场,始终将绿色环保理念贯穿于全产业链。企业每年自主设计开发各类新产品超4000个,凭借完整的产业链和技术优势,在家纺和服装领域不断书写新的篇章。

25岁的滨州,正让古老纺织焕发青春光彩。

一升氢气的“能源版图”:以“攻守兼备”筑生态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滨州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正以“攻守兼备”的策略构建产业生态,追求“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最高境界——以完整生态形成不可替代的竞争优势。

在滨州,氢气这一最轻的气体,正悄然串联起氢能源发展的完整产业链条,凭借自身质量之轻,承载起城市发展的厚重期望。

目前,坐落于滨州的滨化集团研发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2500Nm³/h制氢电解槽已顺利通过性能测试。滨州坐拥“风光经济”的天然优势,新能源装机规模、发电量均在山东省名列前茅,同时滨州市首座氢燃料电池汽车加氢站——滨化加氢站已正式投产运行,日加氢能力超500公斤,以滨城区为核心,辐射周边100公里以上区域,可满足20辆氢燃料电池汽车用氢需求,成功打造“滨化-沾化”原盐运输等场景应用示范试点。

滨华氢能源有限公司凭借“蓝氢”资源优势,提前布局氢能产业链,建成万吨级汽车用燃料氢生产示范基地,氢气充装能力在全国领先,配套建设省内燃料氢全指标分析中心,净化氢气纯度高达99.999%,年供汽车用氢能力3000万标方以上,在全省市场占有率超30%。

氢能体现出滨州全力加速新能源开发进程的缩影。

当下,滨州积极推动鲁北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建设,首批300万千瓦风光发电项目年内将全部开工,同步加快500千伏高地输变电工程、滨华新材料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步伐,金惠、新拓光伏发电等项目已建成投产。同时,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开展绿色电力直供、熔盐储能和光储充放一体化项目试点,立志打造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

全面推进“渤海氢城”建设,探索建设风光氢氨醇一体化项目,推动氢能向合成氨、合成甲醇等领域延伸。有序开展地热能、生物质能规模化开发,加快首批7个省级地热能试点工程建设,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充分发挥渤中19-6终端优势,实现年供气量10亿立方米,致力于打造清洁能源供应基地。2025年,全市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将达1000万千瓦以上,第六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正加速崛起。

一座小城市的“产业生态”:以“并力料敌”聚合力

滨州的成功,不仅在于“小而精”的产业布局,更在于“小而韧”的产业生态。《孙子兵法·行军篇》言:“兵非益多,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滨州的产业生态,正是“并力”聚势、“取人”兴城的生动实践。

滨州的成功密码,不仅体现在“小而精”的产业,也体现在“小而精”的生态。

北海经济开发区作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规划的四大临港产业区之一,面积虽然仅仅为526平方公里,却创造出发展的奇迹——经过14年艰苦创业,北海培育形成了高端铝、绿色化工、经略海洋、新能源四大支柱产业,正在加速发展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现代文旅及创意设计四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2024,年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700亿元,项目建设成果丰硕,如总投资10亿元的远景叶片与智能风机装备制造北方基地项目,由新能源装备产业龙头企业远景集团投资建设,建成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叶片工厂;总投资10亿元的上海电气集团研砼总部基地及滨州旗舰工厂项目,是近年来北海经济开发区落户的第一个总部经济项目,将产出世界最高钢混塔筒。

这样的产业奇迹不仅仅发生在北海,滨州不断激活产业集群效应,在轻合金材料领域,以魏桥创业集团为核心,聚集上下游企业237家,2024年高端铝产业集群营收4711亿元。

不仅如此,世界公认的最先进电解铝技术诞生于魏桥;超细氢氧化铝阻燃微粉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铝合金型材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铝镁硅合金棒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铝合金模板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轻量化铝合金车轮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汽车用高端铝活塞耐磨镶圈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内燃机铝活塞用耐磨镶圈及盐芯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这些闪耀的成绩,是滨州铝企实力的见证,更是中国制造业崛起的生动注脚。

其背后,则是滨州不断从小处、细处加码的城市生态。

比如,打造政策服务“数智化”平台,提档升级“滨州惠企通”平台,优化政策“发布、解读、匹配、推送、审核、兑现”6个环节核心模块,依托省级数据基座,完善对政策和企业“双画像”的标签体系,全面接入统一身份认证、电子证照等数字应用,推动实现政策事项“智能匹配、精准推送、即时提醒、在线申报、多级联审、兑付反馈”的全流程闭环式管理,让企业“不见面”“零跑腿”,充分享受政策红利。

再如,为了留住人才,滨州建立“问候、问情、问需、问策”常态化工作机制,完善人才关心关注的子女入学、配偶安置、医疗保健等措施,建设万套人才公寓,构建起全周期人才服务体系。

这样的背景下,诸多成果不断涌现——山东裕航设计生产的机械手臂轨道大梁填补了国内机械传动设备轻量化的空白;中科复材研制的铝基碳化硅材料用于“嫦娥五号”月壤钻杆,有效破解了西方国家对我国技术“卡脖子”问题……一批新产品、新技术、新成果“破土而出”,不断塑造着滨州的发展新优势。

如今的滨州,世界高端铝业基地核心区、国家重要的高端石化产业基地、山东省唯一超千亿级纺织产业集群市、全国牛羊优势产业区……一系列的战略布局中形成了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全国41个工业门类中,滨州市拥有38个,“滨州制造”优势凸显。

从“铝水绕城”到“氢能兴业”,从“纺织织梦”到“碳纤筑路”,年轻的滨州以孙子故里的千年智慧为底蕴,将25年的“青春锐气”化为“并力聚焦”的准度,将“敢为人先”的闯劲化为“出奇制胜”的巧度,将“创新求变”的韧性化为“攻守兼备”的深度。这座黄河畔的25岁新城,正以兵法智慧续写传奇,在高质量发展的壮阔浪潮中,刻下愈发闪亮的中国制造业“滨州印记”。

来源:界面新闻 

责任编辑:刘雪纯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CME二季度日均交易量3022... 格隆汇7月23日|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团(CME)二季度日均交易量3,022万手,符合市场预期;营收1...
坐高铁该不该带一次性座椅套?评... (来源:北京新闻广播) 【坐高铁该不该带一次性座椅套?评...
中新健康丨别人坐过的“热椅子”... 中新网北京7月23日电(记者 张尼)最近,列车一次性座椅套卖爆了。有些乘客自带一次性座套,怕被传染皮...
连续2日百亿“扫货”!融资客加...   近日,A股交投活跃度再度升温,截至今日(7月23日)收盘,周内平均每日成交额1.85万亿元,较上...
民生银行副行长石杰退休 聘任李... 观点网讯:7月23日,中国民生银行公告披露副行长石杰离任的消息。据公告显示,石杰先生因到龄退休,于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