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转自: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本报记者 于晗
上线不到一个月,“跨境支付通”参与机构迅速扩容。《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获悉,近日,“跨境支付通”转账系统新增10家香港银行,参与其中的香港地区银行已增至16家,另有部分银行还在开展预备工作。值得一提的是,该系统还首次纳入了“数字银行”。
更多香港银行加入
6月22日,“跨境支付通”正式上线。作为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以下简称“香港金管局”)合作推出的跨境支付系统互联互通项目,“跨境支付通”通过连接内地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IBPS)与香港快速支付系统“转数快”(FPS),为两地居民提供了实时、小额、便捷的跨境汇款服务,支持人民币和港币双向流通。
首批参与的银行业机构分别来自内地与香港,各有6家银行。内地银行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香港银行包括:中银香港、东亚银行、建银亚洲、恒生银行、汇丰银行、工银亚洲。
“自6月22日推出服务以来,‘跨境支付通’整体运作顺畅。”7月18日,香港金管局发言人对外表示,除首批参与的银行外,其他预期推出服务的香港银行将在完成相关预备工作后陆续加入。
日前,记者在首批入围的银行“跨境支付通”转账页面上发现,“跨境支付通”收款账户开户行新增10家香港银行,包括:招商永隆银行、上海商业银行、中信银行(国际)、创兴银行、大新银行、广发银行、交银香港、南洋商业银行、天星银行(Airstar Bank)、MOX Bank。这意味着,在首批6家香港银行基础上,南向(内地至香港)的香港银行增至16家,基本覆盖香港主流中资和外资银行。其中,天星银行、MOX Bank均为香港持牌数字银行。
“上线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迅速扩容,显示出‘跨境支付通’进展顺利且需求量大。”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同时,当前“跨境支付通”南向汇款(内地→香港)服务时间为每天7:00-23:00,随着部分“数字银行”的加入,由于其线上化优势,支持7×24小时服务,或将有助于提升跨境支付的服务时间覆盖,进一步丰富跨境支付服务的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金管局日前也对外表示:“当局正跟进使用情况,希望持续优化用户体验。”此外,该局表示,“跨境支付通”连接两地的快速支付系统,所有参与机构要进行大量前期开发和系统升级,各参与机构会逐步推进和完善服务。
场景覆盖或持续扩大
“跨境支付通”是我国推动金融开放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支持人民币与港币的实时兑换和清算,有助于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中的使用场景。
截至目前,香港FPS用户超1700万,其与内地2.98亿IBPS用户的互联互通,将强化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枢纽的功能,进一步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大湾区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曾圣钧表示,“跨境支付通”将对境内与香港的经济金融格局将产生积极影响。一是加快区域经济融合发展。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将因支付便利化进一步深化。例如,深圳居民在香港购买保险、医疗服务时,可通过“跨境支付通”实时结算,推动两地服务业一体化发展。
“现阶段‘跨境支付通’主要针对个人对个人(P2P)层面,未来会考虑扩至个人对企业(P2B)、企业对个人(B2P),以及政府对企业(G2B)层面的应用场景。”曾圣钧分析,除香港和内地以外,相关跨境支付模式还有望扩展至中国内地和其他国家地区之间,从而不断扩大支付场景覆盖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