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湖州日报)
转自:湖州日报
记者 姚思思 通讯员 张梦蝶
本报讯 在德清县阜溪街道“驿路达”数字物流服务站,金融学硕士叶逸成近日在指导农户使用电商系统上传产品信息。今年3月,叶逸成放弃杭州高薪岗位返乡就业,如今已成为“德鲜配”平台的业务骨干。“根在德清,在家门口做出成绩更踏实。”他将所学的金融知识转化为助农工具,通过电商策划与项目运营,帮助农户提升产品附加值与市场触达能力。
叶逸成的故事并非个例。数据显示,在德清城配物联科技有限公司,这样的青年员工占比超过30%,他们正通过数字物流网络重塑城乡经济循环。该公司以“驿路达”品牌为载体,构建起县、镇、村三级数字物流网络,打造了一个吸引青年、培育青年、成就青年的创新创业平台。
为了让更多青年“回得来、留得住、干得好”,德清城配物联构建了“价值认同—成长赋能—生态支持”的三位一体青年培育体系,联动本地职业院校,开设冷链物流、电商直播等课程,今年以来已培养200余名“青年共富合伙人”。同时,实行“下沉实战机制”,让学员直接进驻村级站点运营,在真实业务场景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年轻人只有到站点‘真操盘’,才能扎根乡村、服务百姓。”该公司培训负责人刘姣说。
数据分析师方彬从互联网公司辞职返乡后,将互联网思维与乡村实际结合,推动“驿路达”服务站的数字化升级,提升了乡村物流效率与体验。平台自主研发“数字配送大脑”系统,融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地图、北斗定位和AI动态调度技术,实现100个“数字生活智能服务站”、300余辆配送车辆的可视化实时管理,整体配送效率提升40%。站点还集成快递、电商、金融等功能,推动服务进村、资源下沉。
如今,德清城配物联科技有限公司还吸引了退役军人、农创客、电商青年等多元群体加入,通过技术入股、资金合作、村级招商等方式,与乡村形成深度联动,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目前已吸纳100余名“合伙人”,提供就业岗位680余个,与500多户农户建立长效合作关系,累计助农增收超2000万元。
上一篇:黄秋葵开出“致富花”
下一篇:美元“新币”,难续旧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