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式教学作为一种互动性较强的教学方式,引导学员在参与中思考、在互动中学习,推动教育培训从传统讲授式向互动式、参与式、体验式深度转型。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委党校(以下简称“州委党校”)积极响应新时代教育培训的改革要求,立足边疆地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与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积极探索访谈式教学的实践路径,把企业家请上讲台,将企业家丰富的实践经验转化为宝贵的教育培训资源,让学员听到一线声音、看到真实案例、学到鲜活经验,推动访谈式教学在实战化培训中发挥更大作用。
动态调整访谈主题,强化教学内容的政策导向性。州委党校在访谈主题设计上坚持“三个统筹”原则,统筹国家重大决策部署与地方发展实际、统筹地方资源禀赋与产业发展方向、统筹党校课程体系建设与学员培训目标要求,确保教学内容既接地气、又有高度,既体现地方特色、又服务发展大局。课程以“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聚焦文旅康养、橡胶、普洱茶、生物医药(傣医药)、口岸经济、热带水果(坚果)、数字经济等西双版纳州7大重点产业,着重探讨资源优集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化解路径。同时,根据政策环境变化,动态调整访谈重点。例如,2025年以来,将橡胶产业与文旅产业发展纳入访谈重点,围绕《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出台和实施,深入听取企业家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建议,增强教学内容的时代性与政策一致性。
科学遴选访谈对象,提升教学资源的专业性与代表性。访谈对象的遴选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州委党校着眼于提升访谈内容的实践深度、行业广度和政策一致性,明确“典型性、代表性、沟通力”三重标准,不断完善企业家资源数据库,并根据行业类别、企业性质、发展阶段等因素进行分类管理和动态更新,确保资源库的鲜活度和实用性。在具体实践中,通过多种渠道积累企业家资源,一是依托课题调研、实地走访、专题座谈等方式深入企业一线,全面了解本地产业发展现状及代表性企业情况,挖掘一批在行业发展中具有带动作用、在经营管理中具有创新思维、在社会责任方面具有担当意识的企业家资源。二是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协作,建立常态化信息共享机制,获取重点产业龙头企业、创新型企业以及成长型企业的推荐名单。三是充分利用学员来党校培训的机会,加强沟通联系,挖掘具备实践经验与表达能力的企业家进入师资库。目前,已将36名企业家纳入党校师资库,实现了西双版纳州7大重点产业全覆盖。
系统设计教学流程,增强教学过程的结构化与互动性。为提升访谈式教学的组织效能,州委党校将教学流程系统划分为课程导入、企业家自我介绍、主持人一对一访谈、学员互动问答、课程总结等环节,通过结构化设计,确保教学节奏清晰、内容层层递进,既保障教学逻辑,又提升学员参与度。在教学现场,注重多媒体辅助与氛围营造。例如,鼓励企业家使用视频短片介绍企业情况,增强视觉冲击力;合理布置访谈现场,营造轻松互动的教学氛围,提升教学效果。鉴于多数企业家对访谈式教学模式较为陌生,州委党校高度重视课前沟通协调,通过实地调研,深入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发展的亮点和面临的挑战,提前沟通访谈提纲,明确教学目标、访谈重点,帮助企业家熟悉流程、把握节奏。同时,就发言内容、时间控制、表达方式等进行细致沟通,确保访谈内容既有深度,又能契合教学目标。
强化成果转化机制,提升教学成果的政策参考价值。教学成果的转化是访谈式教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州委党校将访谈式教学纳入党校课程体系,建立教学专题、科研课题、决策咨询“三题合一”选题机制,提升“教研咨”一体化水平。将访谈内容整理为图文、视频资料,注重提炼典型案例,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丰富党校教学资源库,并将教学成果转化为决策咨询报告,服务政府科学决策。2025年以来,依托访谈式教学成果,撰写多篇决策咨询报告,其中,《“走出国门签订单 服务企业办通关”:关于扩大西双版纳小糯玉米出口的建议》《关于设立“西双版纳企业家日”的建议》《关于提高东盟国家入境西双版纳免签政策执行效果的建议》《关于推动西双版纳天然橡胶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等4篇报告获得地方批示及肯定,体现了教学科研成果的政策价值。
州委党校将继续拓宽访谈式教学的应用范围,进一步加强制度规范,研究出台《企业家上讲台管理办法》,明确邀请标准、邀请程序、激励机制等内容。同时,加强访谈教室建设,提升访谈质量与传播能力,推动访谈式教学不断走深走实。
(于志升)
·广告
上一篇:装好防溺“救生圈”
下一篇:稳产优供 扛牢首要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