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现代商业银行杂志)
文|中国工商银行山东省分行信贷与投资管理部 夏江勇
驻外四年,我一直秉持“团结互助、相互成就”的理念,和同事们关系融洽,也得到了大家的关心和帮助。2025年3月,我的任期结束。离别时,心里满是不舍,这段驻外经历是我职业生涯中最宝贵的财富。
2021年3月,我怀揣着憧憬与梦想踏上了雅加达这片陌生的土地,正式开启了我的外派工作生涯。走出机场,接机的防疫人员让我意识到印尼疫情的严峻,而周围迥异的热带风光、身着长袍裹着头巾的行人,让我感到既新奇又紧张。
好在,机构负责人及时打来了电话,带来了温暖的问候与工作安排;相关部门发来的业务指导办法,也让我在一周的隔离时光里有事可做。就这样,我一边学习,一边期待着,终于迎来了正式开启外派生活的那一天。
初来乍到,努力适应新环境
刚到印尼工作,“语言关”成了摆在我面前的第一道难关。印尼官方语言是印尼语,但工作中主要使用英语。单位里的日常交流、文件资料全是英文,这迫使我不得不抓紧时间学习。因为面对面交流受限,我只能从适应当地人的英语发音开始,一点点去听、去理解,这个过程远比想象中艰难。
印尼是个穆斯林人口占比很高的国家,刚到印尼时又恰逢斋月,我生怕自己的言行引起当地人的误解,吃饭喝水、与人交流都小心翼翼。不过,随着对宗教文化了解得越来越多,这种心理负担也渐渐消散了。
城市环境的差异同样让我有些不适应。国内这些年基础设施飞速发展,城市焕然一新,而印尼作为新兴经济体,生活环境落差明显。我只能不断调整心态,告诉自己要尽快融入这里的人文、工作环境。
迎接挑战,在磨砺中不断成长
由于印尼的劳工政策,所以外派员工数量受限,一人多岗、临时补位成了常态。每一名外派员工都肩负重任,我也积极投身工作和经营发展之中。
2021年下半年,我主要对接总务部,负责疫情防控工作。七月到九月,整个国家都被疫情的阴霾笼罩。印尼子行迅速行动,严格按照总行疫情防控自查要点,落实各项防控要求;根据当地政府的疫情分级,灵活调整上班比例;加强消杀,提升员工防控意识,还努力争取疫苗资源,做好应急预案。那段时间,作为疫情防控的外派负责员工,我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始终和本地同事并肩作战。最终,我们的努力有了回报,子行员工感染率明显低于同业,对员工的关心关爱也增强了大家对工行的凝聚力。
在业务学习上,我也丝毫不敢松懈,努力让自己成为骨干力量。印尼子行是收购成立的,本地公司法采用荷兰法系,这与国内有所不同。我认真学习总行公司治理的制度、流程和政策,结合工银印尼的实际情况,加强与总行国际部、战投部的沟通,做好公司治理相关工作。
我牵头组织完成了各季度监事会会议材料、年度董监事沟通会材料;按照监管要求修订公司章程;带领团队制定并报送年度商业计划,还定期监测计划执行情况,督导各部门加强KPI对标。此外,我按时高效完成了年度审计报告股东会决议等多项重要工作,有效推动子行公司治理高效运行。
同时,我按照总行制度办法,梳理完善部门规章制度,修订战略风险和声誉风险管理办法,定期开展风险评估;牵头制定了子行信息披露及对外沟通政策,维护子行网站信息,向总行报送网讯专报材料,展示子行的发展成绩,其间还荣获了总行“工银成就个人奖(境外业务)”。
加强沟通,在交流中实现提升
在境外工作中,面对跨文化团队建设的难题,我积极应对。一方面,我尊重本地同事的文化背景、工作和宗教习惯,用行动融入团队,很快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另一方面,在涉及我行利益和业务风险的重大问题上,我坚守原则,以理服人,赢得了对口部门同事的支持。
在人员变动期间,我主动承担临时补位的工作,加强与本地多个部门及总行对口部门的沟通对接,确保机构稳健发展。
在业务发展方面,我牢记管理层分工不分家的要求,学习相关思想纲要,围绕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熟悉产品功能和业务流程,和前台同事一起制定方案、开展客户营销。我积极联系各方获取信息,走访客户,协助制作宣传材料,努力做好中印尼交往的“桥梁纽带”。
主动担当,在合规中履行职责
作为外派人力主管,我始终秉持主动担当的态度,在合规框架下认真履行职责,努力为机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我依据子行发展战略和人才规划,协助管理层选拔关键岗位干部。通过调整多个部门主管及分行负责人,中层干部队伍的战斗力得到有效增强。同时,我积极做好外派员工用工规划,加强签证申请管理,顺利实现关键岗位人员轮换。此外,我还致力于优化机构组织架构,提升人力资源效能。
在干部选拔工作中,我按照子行发展战略和人才规划,以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标准,分类分层开展关键岗位干部队伍选拔。经总行审批后,对运行管理部、合规部、公司二部等多个部门主管及分行负责人进行补充调整,进一步强化了中层干部队伍。在人员管理上,我积极做好外派员工用工和签证管理,在总行人力资源部的支持下,实现关键岗位人员有序轮换,确保无超任期外派员工。并且,在总行批准后,我对部分内设部室和网点进行优化,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升人力资源效能。
在人力资源费用管理上,我根据机构经营情况,滚动测算年度人力资源费用需求与挂钩资源。在配置工资费用时,兼顾效率与公平,提高薪酬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激励效果,推动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经营管理文化。严格按公司治理程序,做好薪酬审议报批和内部管理工作。同时,在符合总行和当地监管要求的基础上,合理开展员工福利项目,保障员工基本需求,促进跨文化融合。
在规范管理工作中,我认真做好管理层及外派员工重要事项报告,积极落实总行干部监管相关要求。联合财务部门,细化本地与总行人力费用科目的映射管理,梳理和自检各项福利制度,在合规的前提下开展特色项目,激励本地雇员。持续推进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建设,两次优化英文版系统,既满足了监管要求,又方便了本地雇员使用。通过提升系统信息质量,强化数据管理,增强员工数据保护和保密意识。最终,人力资源专业满意度测评保持较高得分,专业考核排名大幅提升,2024年在境外机构人力资源专业考评中取得第八名的历史最好成绩。
此外,我还牵头制定印尼机构“一方案三清单”,积极推动总行巡视和监督调研问题整改。作为廉洁银行建设联络员,我还协助廉洁专员做好廉洁监督工作,每月开展廉洁教育和警示教育,并严格要求自己,遵守总行廉洁规定,保持清正廉洁。
离别时刻,满是不舍与感恩
在印尼的这四年,回忆起来都是故事。有艰辛,也有收获。刚外派时,我家的二宝才一岁,还不会走路,大宝也刚上小学一年级。由于工作繁忙,我两年多没能回家,家里全靠妻子和老父亲照顾。
2023年暑假,父亲突发急性重症胰腺炎,在重症监护室住了28天,好不容易才脱离危险。可谁能想到,2024年11月5日那个午夜,一通电话彻底改变了我的生活。那天,二宝发烧在医院输液,父亲和妻子忙到很晚,而父亲在从医院回家的路上遭遇车祸,生命垂危。
接到交警电话的那一刻,我只觉得天旋地转,泪水止不住地流。我坐在窗前,望着夜空,为父亲祈祷,回忆着和他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内心痛苦不堪。请假后,我搭乘最早的航班回国,可还是没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我悲痛欲绝。
幸运的是,总行人力部、境内外的领导同事们纷纷伸出援手,帮我处理父亲的后事。安顿好妻儿后,尽管悲伤还笼罩着我,但我还是回到了印尼,站好最后一班岗。
驻外四年,我一直秉持“团结互助、相互成就”的理念,和同事们关系融洽,也得到了大家的关心和帮助。2025年3月,我的任期结束。离别时,心里满是不舍,这段驻外经历是我职业生涯中最宝贵的财富。
我打心底里感谢总行提供的成长平台,也感激境内外领导同事们的关心帮助。离别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未来,我会带着在印尼的成长与收获,在新岗位上继续努力,为工行的国际化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上一篇:“一张清单”规范涉企行政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