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本报广州讯(陈晓莹 记者李青山)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越来越多港澳消费者通过跨境网购的方式购买内地商品,但受政策法规、物流成本、商品特性及商业策略等因素影响,部分内地商品仅面向内地销售。7月22日,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香港消费者委员会、澳门特区政府消费者委员会联合发布消费提示,帮助消费者增强法规认识,提高维权意识,更加舒心安心跨境网购。
3地消委会提示消费者要注意核对商品信息。目前,港澳与内地的产品标准体系尚未统一,产品标签标注、质量指标要求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仅面向内地销售的商品只需符合内地法律法规和产品标准。若港澳消费者对某些特定质量指标有要求,应在购买前仔细核对产品详情、功能描述等信息,必要时进一步查看产品执行的标准,看是否符合自身需求,避免收货后引发消费纠纷 【下载黑猫投诉客户端】。
消费者要仔细查验商品状况。跨境网购需经历商家发货、内地物流、代收点暂存、跨境运输、本地配送或自取等环节。代收点通常只查验外包装完整性,不提供开箱验货服务,如消费者在签收时发现商品破损等问题,容易因责任界定难而陷入困境。消费者应注重中间环节的商品查验,若购买贵重、易碎等商品时,优先选择能提供开箱验货的代收点,或购买“开箱拍照”等增值服务。
消费者应提前协商退换费用。相对于线下购物,网购更容易产生退换货需求,而仅面向内地销售的商品到达代收点后,后续物流的性质属于消费者自行安排。因此,无论是购买还是退货,相关费用往往由消费者自行承担,即使因商品质量问题退货,商家也可能拒绝承担跨境运费。建议消费者优先选择含退货运费险的商品,对于退货概率高或大件商品,可提前与商家协商退费方案,达成一致意见或明确预期后再购买。
消费者要提前了解清关免税规定。跨境网购涉及海关监管,港澳消费者在购买仅面向内地销售的商品时,需注意商品是否属于禁止出境或入境物品(生鲜食品、活体动植物等),查询免税范围和额度,可通过“掌上海关”APP提前查询掌握,避免因政策不熟而产生预期外的费用或损失。香港消费者也可查阅香港海关有关进口管制的网页,了解更多相关资讯。
此外,消费者在网购时应妥善保存订单信息、客服沟通记录等证据。发生消费纠纷时,消费者可先申请电商平台介入处理,若无法解决,可向属地消费者组织或通过广东消费投诉咨询信息化综合平台(粤港澳大湾区消费投诉转办平台)进行投诉。
上一篇:暑期消费防范4类网络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