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经济学的哲学阶段
创始人
2025-07-23 03:26:09
0

  李斌

  数年前,有经济学家对算法经济学作出如下的评论:“这主要是哲学性的。”的确如此,经济学与社会科学的认知革命,要求哲学界也要发生一场算法式的“认知革命”。这就是《算法哲学:一种统一哲学和社会哲学》一书日前得以问世的背景。

  特定指令加工特定信息的结果是普遍的和恒定的。人类关于真理的信念实际上正是由此而产生的。但这不等于思维的结果、也是关于对象世界的知识是不变的或收敛的。指令与信息之间的组合爆炸将会导致知识的无穷扩张和发展,因而知识发展是大爆炸型态,而不是大收敛型态。

  微观思维活动的有限性要求大量的知识被暂时地假定为“真理”,以便于临时计算投身于当下紧迫的问题之中。因此,即便我们明知有些知识是不完善的,也无妨它被广泛传播和反复使用;即便我们明知有些制度是不完善的,也无妨它被普遍实行;即便我们想要完善它,也只能逐步地进行。算力的有限性导致我们无力完全地修正整个知识体系。这就是说,知识的数量问题是一个核心的哲学问题,而不是像传统上那样,随随便便地假定知识可以浓缩为某种简洁硬核的东西。知识的数量与多元性之间其实是可以划等号。

  在上述动态的条件下,某些知识可能收敛为某种相对稳定的型态,而另一些思维过程则可能间歇或持续地发散。我们可以设想存在着一个“所有指令加工所有信息”而产生的单一的、巨型的、无所不包的“人类知识总库”,但任何时代的任何人都只能占据其中的一部分,并沿着一定的路线行进。算力限制和算法经济保证了历史是单向发展的,也是常变常新的。“存在”就这样被解构了,哲学的大综合于是发生了。柏拉图的演绎、亚里士多德的归纳、赫拉克利特的动态性、笛卡尔的认识论、黑格尔的辩证法、分析哲学、大陆哲学、宗教哲学等等,现在都可以批判性地纳入这个统一的“算法的体系”之中了。

  最后再来说明一下,算法的体系为什么必然可以产生社会哲学。算法哲学意味着思想是一些微粒化的“东西”,它作为人与自然之间的“独立第三方”,通过消耗资源,在时空环境中产生、存在、运动、变化、发展、互动或灭失。思想不与外物处于不同逻辑层次的“平行世界”中,而是与外物共存于同一个世界。色盲患者认识颜色的方式告诉我们,思想只需要作为一种具体物与外物之间进行交流和互动,即可产生知识及其差异,进而形成知识发展的过程。思想的这种具体性和独立性正是人类社会作为文明演进过程中的一种独特现象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根源。首先,社会性的存在和社会现象主要是思想性的;其次,思想与物质是相互结合的。不借助信息技术所提供的精确的技术术语,哲学家们就无法有效地界定思想的具体性和实体性。

  现在,社会存在作为思想性的存量开始产生和成长了。观念、欲望、情感、爱好、文化、人际关系、制度、货币等沉淀为思想性的存量。有了思想性的存量,随之而来的就是思想性的流量。例如,资产价格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当事人特定的主观观念的反映,但这并不意味着资产价格是胡乱确定的,随意游走的,它只是对于特定的观察者来说比较难以预测而已。任何特定的现实都是不完善的,因而可能存在着进一步思考和行动的余地。在完美理性的预设之下,个体进一步的、新的行动是没有理由的。现在,现实与行动各自都有独立的意义,而它们之间的往复循环又是没有尽头的。无论对于个人还是整个社会,都将如此。这意味着,“一般均衡”已经与“存在”一起消亡了。算法思维理论虽然受到了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的启发,但是,在掌握了算法哲学的观念与原理之后,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工程也有望从中受益。

  本报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特此说明。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香山股份子公司获得“双通道出风...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孙小程)天眼查App显示,近日,香山股份子公司...
赛程过半,如何通过ETF把握港... 在2025年上半年全球流动性再平衡、内地经济复苏节奏分化的背景下,港股市场整体呈现区间震荡,但结构性...
批赖清德“冷血心肠”“胡说八道...   中国台湾网7月23日讯 据台湾“中天新闻网”报道,中国国民党民代张智伦昨日(22日)举办“反恶罢...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追忆太原会... 转自:新华社  暑假来临,位于太原城区的山西烽火抗战博物馆迎来一波又一波年轻的参观者。展厅内,与太原...
中锐股份跌2.06%,成交额4... 7月23日,中锐股份盘中下跌2.06%,截至13:47,报2.85元/股,成交4118.86万元,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