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千龙网)
昨日(22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召开新闻发布会。该部政策研究司司长、新任新闻发言人崔鹏程介绍,截至6月底,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0.71亿人、2.45亿人、3亿人,6月底累计结余9.83万亿元,基金运行总体平稳。人社部还同期发布17个新职业、42个新工种,包括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旅拍定制师等。
崔鹏程指出,上半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稳步推进,调剂资金已经调拨到位,支持基金困难省份养老金发放。研究制定领取个人养老金有关问题的通知,丰富个人养老金领取条件,完善领取方式和程序。同时,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截至6月,试点省份累计参保人数1234万人,对职业伤害特别是重大伤亡事故的保障功能得到有效发挥。《扩大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通知》明确,用3年时间,从扩容省份、新增企业、拓宽行业3个维度分步骤、渐进式稳妥有序推进试点扩围工作。7月1日起,新增天津、河北、辽宁等10个试点省份,滴滴出行、顺丰同城、满帮省省、滴滴货运等规模较大的试点平台企业。
此外,社会保障卡功能进一步拓展。截至6月底,全国持卡人数达13.9亿人、覆盖98.9%人口,其中领用电子社保卡10.97亿人,覆盖77.9%人口。
下一步,将稳步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等改革。协同相关部门推进落实个人养老金政策措施。做好养老金调整工作。及时足额发放社保待遇。
在发布会上,人社部还宣布,遴选确定了17个新职业、42个新工种信息,调整变更了9个职业(工种)信息。新职业包括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装修管家、工伤预防咨询师、电子电路设计师、室内环境治理员、家政服务经理人等。
据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副司长王晓君介绍,此次发布的新职业和新工种,反映了新质生产力创造的就业新赛道,见证了高品质生活催生的就业新空间。主要特点体现为3个“新”:
一是新技术驱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深度应用,催生了大量数字新职业、新工种。如此次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动画制作员新工种,就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为动画制作市场注入人力资源新动能;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测试员,以及之前发布的人工智能训练师、数字孪生应用技术员、云网智能运维员等,都是在新技术浪潮中应运而生的。
二是新业态催化。新业态的发展正在深刻重塑就业市场,催生出一批兼具技术含量与时代特色的新职业、新工种。比如,无人机是低空经济领域增长最为显著的赛道之一。据有关方面数据,截至2024年底,全行业无人机拥有者注册用户161.9万个,全行业注册无人机共217.7万架,均比上年底增加了一倍。随着无人机规模快速扩大、应用场景不断拓展,相关岗位需求持续增加。此次发布的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新职业,主要从事无人机群飞行路线规划、飞行计划与飞行任务制订、飞行现场管理等。
三是新消费孕育。人们对生活品质、健康管理、精神文化、个性化服务需求日益增长,新消费催生新的职业。比如,此次发布的室内环境治理员、睡眠健康管理师、旅拍定制师等新职业新工种。这些新的职业和工种扎根不断变化的消费市场,集中于现代服务领域,越来越多的从业者在其中挖掘新机遇,寻找新的就业创业机会。
新职业发布后,人社部还将会同相关部门制定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加强新职业培训和评价工作,引导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对接、与社会发展同步。
关注
对登记求职的未就业毕业生提供“1131”服务
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是重中之重。2025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达1222万人。7月毕业季,多数高校毕业生已进入就业市场,但还有部分离校毕业生仍未落实工作。
“我们组织各地人社部门开展就业服务攻坚行动,集中资源力量,对未就业毕业生、登记失业青年等进行全力帮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陈勇嘉表示,将重点做好集中亮出服务清单、集中开展精准帮扶、集中推送岗位信息、集中组织培训见习、集中开展困难帮扶等工作。陈勇嘉进一步介绍,目前,各省普遍面向毕业生发出就业服务公开信,人社部在全国层面开放了求职登记小程序。各地人社部门将对登记求职的未就业毕业生,建立实名台账,主动联系、了解求职意向和服务需求,提供“1131”服务,即至少1次政策宣介、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介、1次技能培训或就业见习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