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晨报特约撰稿 张卫
在重庆,我估计,50岁以上的男女,有的仍习惯把解放碑重百大楼叫“三八商店”。
这是几代重庆人的集体记忆。
在物资短缺年代,三八商店货品多、服务好、人气旺。虽说“三八商店”名号已退出市场多年,但它的价值仍在。
这个价值的核心内涵,很多来自其前身宝元通。
1发财是有秘籍的
发财,我以为是有密籍的。
宝元通的发财秘籍,看似很简单,但今天很多的生意人不一定有,也不一定能学会。
宝元通的创始人叫肖则可,初创地在叙府(现四川宜宾)。肖则可生于1897年,辛亥革命后到蔡锷手下当兵,五四运动后看《新青年》,受到影响,回乡创业。1922年集股800银圆,开办了铁器店。某日修整店铺,挖出一枚唐开元通宝,遂将店名取“宝元通”。
取名时也请了风水先生,未曾想从此生意日盛,到1937年总资本达130万银圆,成为川南最大的百货公司。
左邻称:“你那店名取好了,风水转你头上了。”右邻说:“老肖,你的东西多哟,吃嗨了!”他笑而不答。他有他的算盘。肖则可的算盘我不懂,还是直接上他的发财秘籍干货。
其一,薄利多销。
为方便顾客,宝元通招牌一亮相,他即提出“铁锅漏水包调包换”“各种洋钉分零出售,长短任配”等,顾客日众。当时叙府商家一般毛利在20%,而宝元通只取10%,赢来顾客大大点赞。
一般商家不愿经营小商品,宝元通却既经营昂贵的外国毛呢、座钟,又经营廉价的沿条、鞋带。当有店员提出卖小商品既麻烦又不赚钱、要求取消时,肖回答:“不可。卖小商品虽无利可图,但能给商店赚回两样花钱买不到的东西,一是博得顾客称好;二是门店热闹。没有人客,哪来赢利?”
薄利多销确实抓住了人性的弱点,因为世间谁不贪便宜?两把水藤菜长相一样,一把3元,一把2.7元,我凭啥要多付3毛钱?今下奢侈品卖不动,假LV满街背,为啥,你懂!弥补了弱点,你该赢!
其二,礼貌待客。
若顾客挑选后仍不满意,店员不能不高兴,还应向顾客道歉:“这次没选上,对不起,请下次再来。”
补零钱时绝不允许顺手扔给顾客。若顾客带小孩来店,难免拉屎拉尿,售货员绝不能责备,应及时打扫——这些,是1930年就有的服务态度。
其三,货真价实。
为购进好货,宝元通多从上海、天津、青岛等地的工厂直接进货,减少中间环节。有一年,从上海购进一批“永备牌”电池,因运输途中受潮,部分性能受影响。公司遂将这批电池全部收回。从此,“宝元通电池电量足”的名声不胫而走。上海厂家也精明,在销往四川的电池上,加印“宝元通百货经销”字样,遂使电池销量大增——这算当年的“召回制”吧?
2 90多年前就提出核心竞争力
当然单凭这几招,谁都能东施效颦。而宝元通的核心竞争力,则在公司的文化战略上。
我曾采访过前宝元通见习生、后任重庆百货站副总经理的张邦汉。他告诉我,宝元通有三点人家学不了,一是人才战略。肖则可虽是创始人,但他肚量大、敢用人,先后起用了黄凉尘、樊陶斋等能人,靠他们把总部迁到重庆,生意越做越大,也为三八商店打下了底子。
到1949年,分别在重庆、成都、上海、南京、泸州、宜宾等设立贸易机构,在云南下关办茶厂,在香港办纱厂,总资本达6000万元(以银圆折合实物计)。黄凉尘后任共和国商业部副部长,樊陶斋任商业部百货局局长。
二是讲学习。见实生进宝元通后,必须“先教你做人,再教你做事。”张邦汉记忆最深的是宝元通号训,共16个字:“牺牲小我,顾全大局;发展事业,服务社会。”
号训是宝元通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就提炼出来的,要求每个店员不但要熟记,还要认真领会它的含义。
公司还专门开设图书室,要求店员必须认真读书。除商业营销书籍外,重点是邹韬奋主编的三联生活丛书,肖则可、黄凉尘等高管还读了《新民主主义论》和《资本论》。
3“牺牲小我,顾全大局”
宝元通管理严苛、讲规矩。“公司有规定,员工不准嫖赌,一旦发现,当即开除。”
记得当时有个大股东叫熊德惠,由于其子赌博,公司马上将他辞退,并告诫全体员工。另外,公司规定员工不得买田置地,以防止思想分化,这在当时很难做到——那时发了财的人,哪个不想买地当财主?但宝元通不允许,谁要不遵守,那么对不起,请你走人。
宝元通抓住了人性向上的潜质,它不说求实创新之类空洞的话,走起来就上一句“牺牲小我,顾全大局”,今天进大厂的人,几个做得到?
1950年,宝元通改制为国营,成为西南地区第一家国营大商店。1958年,更名为重庆三八商店,继续红火。
没有宝元通,就没有今天的重庆百货大楼。
(图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