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府21日公开了超过23万页的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遇刺案档案。美国民权活动人士以及媒体质疑,政府似欲借发布遇刺案档案,转移公众对富商杰弗里·爱泼斯坦案档案发布情况的关注。
亲属反对
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图尔茜·加巴德21日发表声明,宣布向公众公开“等待近60年的联邦政府调查的全部内容”,档案文件可在美国国家档案馆的网站上查询。
据美联社报道,马丁·路德·金遇刺案档案最初由联邦调查局汇总,自1977年以来封存,原计划于2027年解密。总统特朗普今年1月上任后签署档案解密行政令,前总统约翰·F·肯尼迪及其弟参议员罗伯特·F·肯尼迪遇刺案的全部剩余档案先后于今年早些时候公开,行政令涉及的唯一剩余案件档案眼下也得以公布。
马丁·路德·金的儿子马丁·路德·金三世和女儿伯妮丝·金当天发表声明说,本案“数十年来牵动美国公众的好奇心”,但毕竟属于“私事”,公众“应基于完整历史背景”看待档案中的内容。
声明说,“我们支持透明、解开历史疑团”,但反对将档案内容用作损害马丁·路德·金声誉及“民权运动重要成果”的行为。
疑云再起
1968年4月4日,马丁·路德·金在美国孟菲斯市声援罢工的环卫工人时遇刺,时年39岁。刺杀他的詹姆斯·厄尔·雷一度认罪,后又翻供,于1998年死于狱中。长期以来,雷是否单独作案或凶手是否另有其人存在争议。
1998年,时任司法部长珍妮特·雷诺应马丁·路德·金家人诉请下令重新调查遇刺案后,司法部称“未发现任何证据可以推翻1969年认定雷为凶手的司法判决”。
在21日的声明中,马丁·路德·金的子女重提“雷并非真正凶手”的说法,并指出在马丁·路德·金家人20世纪末提起的一桩诉讼中,陪审团一致认为“马丁·路德·金是一场阴谋的受害者,共谋者包括政府机构”。
这份声明同时指责联邦调查局前局长约翰·埃德加·胡佛在马丁·路德·金生前对其展开监视并散播虚假信息,以“破坏”马丁·路德·金的声誉,“摧毁”美国民权运动。
20世纪中叶,美国非洲裔发起大规模民权运动,在马丁·路德·金等民权领袖的带领下通过抗争促成《民权法》《选举权法》等旨在消除种族歧视的立法,马丁·路德·金本人却愈发成为美国政界一些人的“眼中钉”。
外媒援引联邦调查局先前发布的记录报道,胡佛派人监听马丁·路德·金的电话,在他下榻的酒店房间内安装窃听器,进而“拼凑”出他的动态。直至近年,联邦调查局才承认,对马丁·路德·金的监控是该机构成立以来“滥用、过度”使用权力的典型事例。
转移焦点?
按照多家媒体的说法,特朗普政府选择此时发布马丁·路德·金遇刺案档案,似有意转移公众对于爱泼斯坦案的注意力。
爱泼斯坦因涉嫌性犯罪被捕后,2019年8月死于狱中,被判定为“自杀”。特朗普2024年竞选总统期间承诺,上台后将公布爱泼斯坦案相关档案。然而,首批档案今年2月底公布时,并无爆炸性新信息。
美国司法部和联邦调查局本月7日发布备忘录,认定没有可信证据表明爱泼斯坦掌握一份用于勒索知名人士的“客户名单”、没有证据表明爱泼斯坦死于谋杀,并表示今后不会发布更多爱泼斯坦案相关文件。
特朗普政府原本希望借本月早些时候发布的备忘录为爱泼斯坦案画上句号,但备忘录内容在特朗普支持者阵营内部引发质疑和不满,要求公布爱泼斯坦案的所有调查记录。压力之下,特朗普上周要求司法部公布此案的陪审团记录。
美联社援引一名美国人权活动人士的话报道,特朗普政府发布马丁·路德·金遇刺案档案并非出于“透明和公正”,而是为转移公众对爱泼斯坦案档案的关注。
伯妮丝·金此前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张马丁·路德·金表情严肃的照片,配文为“现在,该爱泼斯坦案档案了”。据新华社
美第三次宣布退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塔米·布鲁斯22日宣布,美国将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这是美国第三次宣布退出该组织。
根据布鲁斯发布的一份声明,美国做出上述决定的理由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进分裂性的社会和文化事业,过度关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不符合美国优先的外交政策”。
声明说,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规定,美国退出该组织将于2026年12月31日生效。
美国此前曾两次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4年,美国曾以教科文组织存在腐败和管理混乱等问题为由,宣布退出该组织,但在2003年重新加入。2017年10月,美国又一次决定退出教科文组织。2023年,美国又重返该组织。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