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三门峡发布
炎炎夏日
一边是声声蝉鸣
一边是蚊子嗡嗡
然而,蚊子不光烦人
还可能让人突发高热
经受令人刻骨铭心的剧痛
这就是由伊蚊传播的传染病
基孔肯雅热
基孔肯雅热是什么?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主要靠伊蚊(就是身上有黑白花纹的“花蚊子”)叮咬传播。病毒不耐酸、不耐热,56℃的温度下30分钟即可灭活,70%乙醇、1%次氯酸钠、脂溶剂、过氧乙酸等消毒剂及紫外照射均可杀灭病毒。
传染源:
患者、隐性感染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非人灵长类动物是本病的宿主。
传播途径:本病主要通过媒介伊蚊叮咬传播。
传播媒介: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是本病的主要传播媒介。伊蚊在叮咬病毒血症期的人或动物后,病毒在蚊虫体内繁殖并到达唾液腺内增殖,经2至10天的外潜伏期再传播病毒。蚊体内的病毒可存活较长时间,甚至终生带毒。
人群易感性:
人群对基孔肯雅病毒普遍易感。
地理分布:
在非洲次撒哈拉地区、东南亚地区、印度洋沿岸及岛屿、西太平洋地区的热带或亚热带区域呈地方性流行。
感染后会有哪些症状?
一旦感染基孔肯雅热,那滋味可不好受,身体会出现:
✎ 高烧急袭
患者体温可迅速飙升至39℃甚至40℃以上,体温持续高烧不退,就像身体里有个“小火炉”熊熊燃烧。
✎ 剧痛缠身
关节和脊椎出现疼痛、关节肿胀,可伴有全身性肌痛,浑身疼得就像被人使了“酷刑”,特别是手脚的小关节,疼到让人走路都打颤,要知道“基孔肯雅”的含义就是“屈曲如被折断”,描绘了患者因剧痛而弯腰的姿态。(😭😭)
✎ 皮疹显现
高烧数天后,过半患者躯干、四肢的伸展侧、手掌和足底出现皮疹,部分患者伴有瘙痒感。
跟登革热症状相似:
有小伙伴看到这里可能就产生了一种熟悉的感觉,怎么越说越像我们熟悉的登革热呢!
是的,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都由伊蚊传播,主要发生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发病初期都有高热、头痛、关节和肌肉疼痛等症状,容易混淆。
不过,二者也是有区别的,基孔肯雅热发热期较短,关节痛更为明显且持续时间较长。
☟☟☟
怎么预防?关键在于防蚊灭蚊
目前没有针对基孔肯雅热的特效抗病毒药物,也无疫苗可预防,所以防蚊灭蚊、避免叮咬是防护的关键。
1. 清除蚊子“老巢”
● 翻盆倒罐:对于房前屋后、阳台或窗台等露天场地的饮料罐、食品盒、玻璃瓶、水桶、花盆托盘等各种能形成积水的容器,及时清除丢弃或翻倒过来,防止积水。
● 植物换水:水生植物定期换水洗瓶(每星期至少1次)勿让花盆底盘留有积水。
● 电器积水:及时清理空调、饮水机托盘等积水。
● 填平坑洼:填塞竹筒、树洞,废弃轮胎打孔或遮盖防积水。
2. 做好个人防护
● 在家时安装纱窗纱门,阻挡蚊子进入室内,睡觉时使用蚊帐;
● 居家发现有成蚊时,可使用市售有合格证号的杀虫气雾剂、蚊香、灭蚊片等卫生杀虫剂、电蚊拍等灭蚊。
● 在户外活动时,建议穿长袖长裤预防蚊虫叮咬,也可涂抹驱蚊剂,以减少被蚊子叮咬的机会。
3. 生病了怎么办?
● 如果出现高烧、关节剧痛等症状,特别是最近被蚊子咬过,要马上去正规医院看病! 不要自己乱吃药!
● 告诉医生你被蚊子咬过的情况和症状。
● 遵照医嘱治疗: 目前没有特效抗病毒药,治疗主要是休息、多喝水、吃退烧止痛药(医生开的)来缓解症状。
● 特别注意: 发烧时,不要自行服用阿司匹林或布洛芬(芬必得等),可能会增加出血风险(尤其是不能排除登革热时),只吃医生开的退烧止痛药。
● 生病期间更要防蚊,避免被叮咬,防止病毒传给其他人和更多蚊子。
重要提醒
● 不会通过空气(如咳嗽、打喷嚏)、日常接触(比如握手、共用餐具)或食物传播。
● 不会人直接传给人(必须通过蚊子这个“中间商”)。
● 伊蚊一般在白天叮咬人,活动高峰在日出后2小时和日落前2小时。
来源:综合
声明:本号原创文章谢绝媒体转载。如经授权转载,请于文章开头注明“来源:三门峡发布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三门峡市委 三门峡市人民政府
运行:中共三门峡市委宣传部 中共三门峡市委网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