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零碳
01
中国核电与浙能电力共同参与百亿聚变能源
7月22日,中国核电与浙能电力同时公告称,中核集团、中国核电、昆仑资本、上海聚变、国绿基金、浙能电力及四川聚变以1.0019元/注册资本的价格共同向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聚变公司)投资约114.92亿元,认购聚变公司新增注册资本114.69亿元。本次交易前,中核集团持有聚变公司100%股权;本次交易后,中核集团将持有聚变公司50.35%股权。
其中中国核电10亿参股,将持有聚变公司6.65%股权。浙能电力拟投资7.51亿元参股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5%股权,以布局核聚变能源领域。
聚变公司成立于1983年6月24日,原为中核集团下属的中国核燃料有限公司,2023年更名为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作为中核集团聚变能源产业的实施主体、投融资平台及抓总单位。
(来源:财联社)
02
今年全球核聚变能源投资同比增长178%
华盛顿核聚变工业协会7月21日在年度行业调查中表示,自去年7月以来,全球聚变能源投资增长了26.4亿美元。
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和英国等地的投资均出现增长,创下2022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数据显示,自2021年以来,全球53家核聚变公司的总融资额已接近97.7亿美元,增长了五倍。今年的投资额比去年筹集的9亿多美元增长了178%。
(来源:路透社)
03
为实现绿色钢铁目标,中国高炉炼钢产量需缩减9000万吨
赫尔辛基能源与清洁空气研究中心7月22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需要将燃煤高炉炼钢产量在2024年的基础上削减9000多万吨,才能在今年实现绿色钢铁目标。
全球钢铁行业约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8%,中国钢铁产量占全球一半以上。2024年中国粗钢产量为10.05亿吨,其中约90%来自高炉炼钢。
分析师表示,如果中国今年能够实现15%的钢铁产量来自电弧炉的目标,就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6亿吨以上,这几乎相当于欧盟整个钢铁行业的碳足迹。
(来源:赫尔辛基能源与清洁空气研究中心)
04
远景能源与Field达成合作,为英国苏格兰交付两座储能电站
全球领先的绿色科技企业远景能源近日宣布,已与英国清洁能源公司Field正式签署两份设备供货协议,将为其位于苏格兰的Holmston和Drum Farm项目提供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系统(BESS),每座储能电站容量为50MW/100MWh,将为电网提供灵活调节服务,助力缓解当地电网的输电瓶颈,持续加速英国可再生能源转型。
两座电站建成后,将向电网输送电力,助力缓解该地区电网的承载压力,助力英国加速可再生能源的接入和转型。Holmston项目已于今年夏季动工,Drum Farm项目预计将于初秋启动建设,两个项目计划于2026年底前建成投运。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
05
耗资510亿美元,英国批准塞兹韦尔C核电站建设
7月22日,英国最终批准了位于英格兰东部萨福克地区、耗资380亿英镑(510亿美元)的Sizewell C核电站项目。该项目获得了加拿大储蓄银行(La Caisse)养老基金、英国能源公司Centrica、伦敦Amber Infrastructure以及法国电力公司的资金支持。
Sizewell C核电站旨在对英国老化的核基础设施进行现代化改造,提高能源可靠性,支持气候目标,并创造就业机会。根据与政府达成的协议,Centrica公司承诺提供13亿英镑的建设资金,这反映出投资者对该项目潜力的强烈信心。
(来源:路透社)
06
中国电建:上半年新型储能签约209亿元
7月22日,中国电建在2025年1月至6月主要经营情况公告中表示,1月至6月,按业务类型统计,新型储能新签项目96个,合同金额209.14亿元。
(来源:北极星电力)07
湖北常态化开展“电-碳-金融”三市场协同交易
7月21日,湖北电力交易中心发布关于常态化开展“电-碳-金融”三市场协同交易工作的通知。
文件提到,有“电-碳-金融”三市场协同绿电交易需求的用户,在参加常规绿电交易后,确定“电-碳-金融”部分电量规模(不得超过常规绿电交易规模,常规绿电交易规模由电力交易中心确认),协同银行、碳交易中心签订湖北省2025年“电-碳-金融”三市场协同三方协议,并完成碳配额质押手续。
(来源:湖北电力交易中心)
08
贵州:邀约型削峰补偿价格上限为2.0元/千瓦时
7月21日,贵州省能源局发布官网发布贵州省能源局关于印发《贵州省电力需求响应交易方案》的通知。
文件指出,参与需求响应的市场主体,按负荷类型可分为工商业可调节负荷、储能、虚拟电厂、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等。交易品种分为邀约型削峰、实时型削峰、邀约型填谷、实时型填谷四类。邀约型削峰补偿价格上限为2.0元/千瓦时,最终补偿价格通过市场化方式竞价形成。邀约型填谷补偿价格上限为0.45元/千瓦时,最终补偿价格通过市场化方式竞价形成。
(来源:贵州省能源局)
09
江苏:国家级零碳园区申报、推进全省零碳园区建设
7月21日,江苏省发改委、工信发布关于组织申报国家级零碳园区及推进全省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通知指出,以应用场景为驱动,加速低碳零碳产品、装备和技术的应用推广。
鼓励园区根据自身特色,推行可用屋顶光伏全覆盖、光储充一体化、车网互动、氢能交通等典型应用场景。探索多能互补、多能联供项目“一个窗口”审批、园区碳普惠、绿色出海服务、绿电服务站、零碳综合服务商等政策服务场景。推动形成全省零碳园区典型应用场景案例库,为同类型园区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做法。
(来源:江苏发改委)
10
2年未开工,四川4个风电项目自动失效
四川省能源局7月21日发布公告称,经核实,凉山州木里县卡拉、巴中市通江县鸿鹄岭、广元市昭化区白果三期、广元市昭化区白果四期风电项目未在规定期限内开工建设,该4个风电项目核准文件自动失效。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第三十八条有关规定,项目自核准机关出具项目核准文件或同意项目变更决定2年内未开工建设,需要延期开工建设的,项目单位应当在2年期限届满的30个工作日前,向项目核准机关申请延期开工建设。在2年期限内未开工建设也未按照规定向项目核准机关申请延期的,项目核准文件或同意项目变更决定自动失效。
(来源:四川省能源局)
11
广州:最高2亿支持氢车运营
7月21日,广州市政府发布了《关于印发广州开发区 广州市黄埔区关于促进新能源产业与节能环保领域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通知》在大力推进氢能基础设施建设、降低车用氢气终端销售价格、支持氢能产业项目示范应用、支持拓展新能源产品海外市场等方面对氢能产业发展提出了支持政策。
在氢车运营方面,对轻型氢燃料电池车辆(总质量小于4.5吨)、中型氢燃料电池车辆(总质量4.5吨及以上且小于12吨)、重型氢燃料电池车辆(总质量12吨及以上)三种车型,在每个自然年度内行驶里程最高按0.5元/公里、1元/公里、2.5元/公里予以运营补贴。
上述三种车型每年每车最高补贴额分别为2万元、4万元、10万元。本条款扶持总资金不超过2亿元。
(来源:北极星氢能网)
12
全球光伏领域首个产品碳足迹国际标准提案立项
7月22日,由中国提出的国际标准提案《光伏产品碳足迹产品种类规则第1部分:光伏组件》正式立项。这是全球光伏领域首个聚焦碳足迹核算的国际标准,标志着全球光伏产业在光伏组件碳足迹核算方法学方面向凝聚共识、统一规则迈出关键一步。
该项国际标准提案旨在建立全球统一的光伏组件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核算规则与科学数据质量评估模型,将显著提升碳足迹因子与本土数据的时空匹配度,破解国际通用数据库在光伏产品碳足迹评价中的局限性,为光伏组件在全生命周期内碳排放的量化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和实施路径。
(央视新闻)
13
全球首个光伏直流领域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7月22日,由中国提出的国际标准提案《光伏产品碳足迹产品种类规则第1部分:光伏组件》正式立项。这是全球光伏领域首个聚焦碳足迹核算的国际标准,标志着全球光伏产业在光伏组件碳足迹核算方法学方面向凝聚共识、统一规则迈出关键一步。
该项国际标准提案旨在建立全球统一的光伏组件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核算规则与科学数据质量评估模型,将显著提升碳足迹因子与本土数据的时空匹配度,破解国际通用数据库在光伏产品碳足迹评价中的局限性,为光伏组件在全生命周期内碳排放的量化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和实施路径。
(央视新闻)
14
西班牙将就反停电法案进行投票
7月22日,西班牙众议院将对第 7/2025 号皇家法令(即反停电法案)进行投票,该法令是政府在4月28日发生停电事件后为加强电力系统安全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
该法令文本已于6月24日获得部长理事会批准,其中包括启动电池储能系统、简化可再生能源项目行政程序、加快许可和授权审批速度,以及为电力密集型产业建立新的补贴框架等措施。该法令还包括对加泰罗尼亚和巴斯克地区给予区域优惠。
投票结果尚不确定。根据议会程序,国会必须以简单多数票(即赞成票多于反对票,不包括弃权票)批准该法令。
(来源:World Energy News)
15
西非在建最大生物质电站倒送电一次成功
当地时间7月19日,中国能建国际集团、建筑集团联合总承包建设的西非在建最大生物质电站——科特迪瓦必欧雅46兆瓦生物质电站项目电气倒送电一次成功,为后续机组整套启动、并网发电奠定了坚实基础。
项目位于科特迪瓦最大都市和经济首都阿比让以东约100公里的阿博伊索省,是西非地区最大的生物质电站和科特迪瓦首座生物质电站。项目共安装2台23兆瓦汽轮发电机,发电燃料为当地普遍种植的棕榈叶秸秆,建设运营期间可为当地提供超过1000个全职就业岗位,为1.2万户棕榈种植业者提供补充收入。
电站建成后,预计每年可发电3.48亿千瓦时,能满足当地170万人全年用电,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8万吨。
(来源:中国能建国际集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Hehson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Hehson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