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消息,当地时间7月2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其社交媒体上发文称,前总统奥巴马在2016年亲自炮制了“俄罗斯骗局”(即特朗普被指控的“通俄门”)。
特朗普还说,前国务卿希拉里、前总统拜登以及其他许多人都参与其中,这是“世纪大罪”且“铁证如山”,对国家构成重大威胁。但截至目前,他并未给出任何实质证据。
特朗普突然为9年前的自己“喊冤翻案”,专家分析,很可能是用这桩陈年旧事转移视线。
“沉冤得雪”还是“围魏救赵”
在当前的时间点重提旧事,隐藏着特朗普的多重动机。
特朗普正陷入爱泼斯坦案的泥潭中,亟需转移公众的注意力。在当选前,他曾将公布爱泼斯坦案相关文件作为竞选口号,当选后却态度陡转。
杰弗里·爱泼斯坦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讲师孟维瞻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特朗普对爱泼斯坦事件前后不一的态度,已经导致他与MAGA支持者之间出现裂痕,此时公布对民主党不利的消息,能够缓解压力、为自己纾困。
此外,中期选举是未来一段时间美国政坛最重要的事。特朗普在此时向民主党发难,既能在一定程度上掩盖自己二次执政后乏善可陈的表现,挽救下滑的支持率,也能破坏民主党的形象,为选举铺垫造势。
上海政法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杨震指出,在外交方面,特朗普并未像其所承诺的那样调停俄乌冲突,也未能解决伊朗与朝鲜的核问题。内政领域,他与马斯克的决裂使其政治威信受到很大伤害,4月份美国股市的暴跌更让商人出身的特朗普十分难堪。此时攻击民主党的代表人物奥巴马,或可“以攻代守”,打乱民主党的进攻节奏。
2022年,拜登曾将“俄罗斯干预美国大选”作为美方介入俄乌冲突的重要理由之一。如果特朗普能坐实“通俄门”是民主党编造的谎言,便减轻了自己调停俄乌冲突的压力。
缺乏证据的“表演式”指控
特朗普的这次兴师问罪,目前仍在“叫板”和“喊话”阶段。
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加巴德。图源:视觉中国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图尔西·加巴德率先行动。当地时间7月18日,她解密了100多份文件,随后详细介绍了其中“惊人”的调查结果,声称已经掌握了“压倒性的证据”,能证明奥巴马在卸任的几周前策划了构陷特朗普通俄的“叛国阴谋”。
她还在声明中称,已经将所有证据移交司法部,将由司法部长和联邦调查局局长收集证据并进行起诉。
孟维瞻认为,作为特朗普的“后援”,加巴德的声明缺乏可信度。不仅因为她没有给出具体证据,还因为她尴尬的政治身份——2024年大选中,她因为嫌自己从民主党这里获得利益不够,转而投靠特朗普阵营,并为其争取到了民主党一部分极左选民,成为特朗普胜选的重要原因之一。作为民主党激烈的批评者,她的发言很大程度是一面之词。
特朗普本人则致力于在社交媒体上发酵此事,多次放出威胁,要以调查、起诉、监禁等方式惩罚其政治对手。
当地时间20日,特朗普发文指控奥巴马在2016年总统选举中舞弊,同时在“真实社交”平台发布了一则真假拼接的视频。
视频的前半段,奥巴马在演讲中喊出“没有人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的口号,后半段则由AI生成,奥巴马在白宫会议室里被特工摁倒在地,最后身着橙色的连体囚服出现在监狱中。暗喻奥巴马将被“打脸”,因凌驾法律之上而遭到法律制裁。
除了这些煽动性的内容,特朗普方尚未给出任何实质性的证据。因为证据的涉密,指控的真实性只有在经过审判之后才能水落石出。
“动真格”可能被反将一军
特朗普方面会像其所说的那样动真格地诉诸法律,抑或是“控而不诉”,目前尚不明朗。
孟维瞻认为,特朗普是否会起诉,取决于他认为是否掌握了确凿的证据。有多重理由让特朗普可能选择不起诉。首先,起诉存在着巨大的政治风险,如果不能一击制胜地打倒奥巴马,或至少证明他有重大嫌疑,那么特朗普他自己就会成为编造历史的骗子,反而陷入被动的境地中。
其次,起诉奥巴马并非一项简单的法律行动,一旦起诉,特朗普将面临复杂的法律程序并卷入一场拉锯战,消耗大量政治资源。
此外,提出控诉而不走法律程序,可以使得真相持续处于扑朔迷离状态,只要这一消息能够激起支持者的愤怒情绪,并团结选民,那么特朗普的目的就已经达到了。
当地时间1月9日,奥巴马(左)和特朗普出席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葬礼。图源:视觉中国杨震则持不同观点,他认为从双方矛盾尖锐的程度以及特朗普可能获益的程度来看,这次他很可能“动真格”,在动用舆论武器的同时启动法律程序,与民主党开启一场政治决斗。
如果特朗普所述为真,奥巴马很可能将会失去原有的地位。在此背景下,民主党也会不遗余力地搜集特朗普及其家族的“罪证”,用于反击或政治交易。
届时,美国政坛的分裂与混乱可能再上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