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扬子晚报
2024年,宿迁市宿城区某托育机构因经营不善闭店,引发200余名家长退费纠纷。宿城法院创新采用“转课代偿”方案,联合卫健部门构建“法院+行政”联动解纷模式,一个月内实现儿童无缝转课、教师再就业、退费全额兑现。记者获悉,该案例因创新性、示范性突出,近日被最高人民法院纳入多元解纷典型案例库。
该案例入选最高法多元解纷案例库
200余家庭面临早教困境,法院新思路破解僵局
2024年以来,宿迁市宿城区一家托育公司因经营不善陷入困境,特别是自6月起,教师接连递交离职申请致使课程大幅减少。到了年底,该公司直接发布闭店公告,但对退费事项并未作出处理。该事件涉及200多名孩子,宋某等家长在要求某托育公司退费无果后,将该公司诉至宿城区人民法院。
法院收到起诉材料后,经了解,该托育公司有20余名教职工、200多个儿童,儿童年龄层次为3-6岁。为妥善化解纠纷,法院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委托入驻综治中心的特邀调解员进行先行调解,并由综治中心统筹该托育公司的主管部门卫健局牵头开展调处工作,法院则提供调解指导和法律指导。
在调处工作中,鉴于该托育公司资不抵债,法院会同卫健部门经过研究,提出“转课代偿”方案:一是资源整合,卫健部门筛选5家资质合规早教机构,组织座谈会协商承接事宜;二是自主选择,家长可根据距离、课程特色等自主匹配新机构;三是师资平移,原机构教师经双向协商转入新岗。
确定方案后,两部门明确分工、协同推进,一周内完成家长意向摸底,两周内确定转课协议模板,一个月内200余名儿童全部完成机构过渡,并同步签订转课协议。对个别坚持退费家庭,法院启动“绿色通道”,通过调解等方式实现快速赔付。
最终,各方就退费事宜达成一致意见,促推批量纠纷妥善化解。宋某等200余户家庭顺利转课至5家优质早教机构,某托育公司教师通过双向选择机制,成功在新机构找到适配岗位。对于坚持要求退费的个别家长,快速进行赔付。至此,该起批量纠纷得以全部实质性化解。
法官说法:民生权益与行业规范双赢
“本案成功关键在于抓住‘儿童早教不能断’这一核心诉求,通过‘转课代偿’既保障民生权益,又避免机构破产引发的连锁反应。”宿城法院立案庭负责人郑志艳表示,“该案例为预付式消费纠纷 【下载黑猫投诉客户端】化解提供了‘行业调解+司法确认’的可复制方案。”
本案中,在综治中心统筹下,卫健部门发挥职能部门的监管职能,法院发挥指导调解职能,通过联合调处,促推纠纷化解工作高效推进。调解过程中,针对某托育公司无力退款的困境,创新引入“转课代偿”化解方案,由卫健部门筛选优质早教机构承接学员,助力其拓展生源、提升品牌影响力;某托育公司以剩余资产折算转让费,低成本化解纠纷。同时,家长可自主选择适配机构,儿童课程无缝衔接,托育公司20余名教师经双向竞聘实现平稳转岗;对坚持退费的家庭,及时兑现合法权益。
通过协同发力,既保障儿童早教权益的持续性,又妥善安置教师岗位,助力新机构扩大生源,同时化解原机构债务危机,实现多方共赢、事心双解的良好效果。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陈勇 通讯员 范皓月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