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北京7月23日电(记者侯雪静)由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日前主办的“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学习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研讨会以线上方式举行,邀请来自高校、科研机构、媒体界的十几位专家学者深入研讨。会议由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沈体雁教授主持。
作为本次会议的主办方,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讲席教授俞可平说,根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会议强调,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以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为主线,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大力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文脉赓续、治理增效,牢牢守住城市安全底线,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这为城市治理研究与实践提出了新课题。
与会专家主要围绕会议精神展开深入探讨。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说,创新城市的落子,是“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的生动注脚。让创新驱动发展,让城市涵养创新,将不断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增强经济社会的动能与活力。他提出建设“多中心、多形态嵌套”的现代化城市体系,以城市群为顶层框架,嵌套都市圈、中心城区及周边城镇,通过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合理布局,实现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张文忠说,我国城市已从“物质空间规划”转向“人的需求导向”,未来需进一步聚焦环境舒适、社会包容、历史文化传承,兼顾居民基本需求与高品质追求。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教授田莉介绍了AI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实践,提出通过“超级智能体”模拟城市复杂系统,推动公众参与和专家决策协同,提升治理精准度。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吴建南提出,创新城市建设要以创新生态圈为核心,通过打造创新街区整合校区、园区、社区,利用存量空间发展新兴产业,结合15分钟生活圈降低创新成本与风险,强化城市在双循环中的枢纽作用。
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执行院长陈文认为,我国城镇化需转变发展方式,从资源禀赋等五维度挖掘增长动能,推动城市从同质竞争等向特色发展等路径转变。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规划学院副院长彭翀说,韧性城市建设历经三阶段,应注重主动性与系统性,探索风险理论与技术,兼顾管理与工程思维,关注超高层建筑运维风险。
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研究员刘伦说,构建现代化人民城市评估体系需紧扣七大任务,聚焦六维度,借鉴现有指数,用科学方法解决评价问题。
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沈体雁介绍了研究院近几年的主要工作,研究院一方面重点从事城市治理基础理论研究,包括“中国城市治理现代化指标体系”研究等工作,另一方面通过“中国城市治理创新优秀案例”评选活动,深入城市治理实践。研究院已在建设案例库,并希望通过深度挖掘案例价值,推动城市治理创新知识中心建设。
编辑:幸骊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