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在经济结构深度调整与产业升级的双重背景下,中国就业市场正经历着深刻变革。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前程无忧51job最新发布的一份毕业生调研报告显示:在不确定性增强的环境中,毕业生求稳心态持续强化。
前述报告数据显示,2026届毕业生中计划考公务员、事业单位或教师的比例攀升至25.1%,较上年增长2.6个百分点。这一现象在硕士及以上学历群体中尤为突出,占比高达35.6%。
在企业性质选择上,国有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以合计73.3%的意向率成为绝对首选,相比之下,民营企业意向比例降至10.7%。这一现象反映出毕业生对职业稳定性和福利保障的更高要求。
与此同时,受“产业磁吸+精准引才”策略驱动,非一线城市的就业吸引力持续增强。2026届毕业生中,主动选择下沉至二线及其他城市的比例达34.7%,较上年度提升4.6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薪酬水平仍是应届生择业的核心考量,但对企业人际关系及团队氛围的关注度显著提升,较2025届上升4.5个百分点。新一代求职者不仅看重物质回报,更注重工作体验与企业文化的契合度。
记者梳理公开资料发现,"抢人大战"已成为各城市人才竞争的主旋律。各地纷纷出台更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其中面向高校毕业生的现金补贴成为最直接的"抢人利器"。
2025年,合肥对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光伏等战新产业毕业生给予最高10万元的综合补贴,创下二线城市补贴新高。武汉延续了"大学生8折购房"政策的同时,2025年新增"长江学子就业奖励",对在汉高校应届毕业生留汉工作给予5000元-2万元不等的一次性奖励。成都则推出"蓉漂计划升级版",除3万元-5万元的生活补贴外,还提供"人才公寓前两年租金全免"的优惠,解决毕业生最迫切的住房问题。
在这场"抢人大战"中,一些城市还打出了"亲情牌"。西安2025年推出"家庭团聚补贴",对毕业生父母随迁落户的,给予1万元/人的安家补助。长沙则首创"校友企业就业双补",毕业生在由校友创办的企业就业,可同时享受企业和政府的双重补贴,最高可达7万元。
面对应届生就业意愿的变化,新的企业招聘策略也应运而生。报告显示,2026届计划开展校园招聘企业数量在同比略降的情况下,提前启动招聘的企业占比却上升至33.6%,形成了"总量收缩、节奏前置"的特点。在薪酬策略方面,选择调高起薪的企业占比为37.6%,而选择与2025届起薪保持一致的企业比例上升13.6个百分点。
在报告发布期间,前程无忧51job还举办了2025大学生喜爱的雇主品牌颁奖典礼。面对技术迭代加速、产业升级深化带来的技能鸿沟与供需错配,2025上榜的雇主们形成共识:未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能否真正“看见”并满足青年人才的深层需求,建立良性人才生态。年轻一代作为高学历、熟悉AI技术的主力军,不仅看重薪酬,更追求持续成长、价值认同与发展空间。
前瞻性企业正从“用人”转向“育人”与“共建”,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打造实战成长体系、强化归属感等措施,弥合技能鸿沟,激发创新活力。
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