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基金二季报密集披露,百亿基金经理徐彦的调仓路径与市场观点浮出水面。截至二季度末,徐彦在管基金8只,总规模攀升至193.67亿元,较一季度末增长20.46亿元。
数据来源:Wind 截止至20250722其代表产品大成竞争优势A展现出稳健长跑能力:年内上涨12.18%,近一年、近两年涨幅分别为28.73%和23.84%,均显著超越业绩比较基准7.04%、12.89%和14.31%。二季度录得2.74%的涨幅。
数据来源:Wind 截止至20250722从大成竞争优势持仓来看,徐彦组合结构在二季度出现明显变化:普洛药业、美团-W、圆通速递跻身前十大重仓、阿里巴巴-W、华域汽车退出核心持仓。华勤技术、广深铁路、长和获增持,康弘药业、中国移动、睿创微纳遭遇减持。
数据来源:Wind 截止至20250630在季报中,徐彦坦诚剖析了操作困境:“本季度本基金仅取得小幅正收益,并连续第二个季度跑输同行。坦白说,这不高的收益率仍超我预期,这不高的排名也可能继续。”他直言当前操作环境与2020年迥异。
数据来源:基金公告“比起2020年,二季度我远远更关心股价波动,而非企业价值。”徐彦点出核心矛盾——管理规模显著扩张后,操作难度陡增:“在买入时要长期风控也要当期收益,而众所周知,股价短期是投票器。”规模效应下,短期净值波动压力与长期风控的平衡挑战着纯粹的价值挖掘。
徐彦还指出市场环境的巨变:“20年有为数不少企业价值被显著低估的股票,无论股市如何波动价值终将回归,现在环境则发生了巨大变化。”并称:“本季度的排名说明判断股价波动始终不是我的强项。”
徐彦重申其一贯的投资哲学:“我曾提醒您多关注真实的世界,少关注抽象的概念——毫无疑问,资金流向属于前者,企业价值则属于后者。”但他随即点破表象的迷惑性:“看得见的价格未必不是幻象,看不见的价值未必不是实质。”并以牛顿观察苹果落地的经典故事作喻:驱动苹果落地的根本力量是看不见的重力场,而非表面拂过的风——投资中真正坚实的力量,是那些不易察觉却最终决定方向的企业内在价值。
徐彦的季报如同一份坦诚的“规模扩张适应期”笔记。当管理资金逼近200亿,他不得不在市场的“投票器”噪音中,艰难调和短期收益压力与长期价值锚点。这份对“重力场”的信仰,在充斥着赛道轮动与热点博弈的二季度市场中,显得尤为清醒而稀缺。真正的价值投资者,终将在长期主义的土壤里扎根更深——规模带来的挑战,或许正是下一个阶段蜕变的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