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购物平台上,一种叫“万能遥控器”的产品在公开销售。这种遥控器只有巴掌大小,号称能打开所有小区的道闸、卷帘门,轻松实现出入自由。经测试发现,相关设备确实可以通过复制信号,轻松打开小区、小学、停车场等处的道闸(据7月20日央视财经频道报道)。
一个小小的遥控器,竟可随意复制信号,“绕过”守护安全的道闸,使道闸瞬间变成虚设的防线,令人不寒而栗。试想,居民小区任人解锁,会不会闯入“不速之客”?学校门禁被轻易“闯关”,校园秩序与学生安全如何保障?商场卷帘门被一键“破防”,财物瞬间失去保护。
这让人不禁发问:这种对公共安全产生威胁的电子产品,真的可以在市面上合法流通吗?答案当然是“不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无线电发射设备销售备案实施办法(暂行)》等规定,在生产环节,生产除微功率短距离的无线电发射设备外,应当向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申请型号核准。销售环节同样有着严密的规定,如销售取得型号核准的无线电发射设备,应当在开始销售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通过信息平台向其注册地的省级无线电管理机构办理销售备案手续,并对备案信息的真实性负责,接受有关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管理。
而这种“万能遥控器”在生产时就自带目标,以打开无资质、无权限、无约定的“安全之门”为目的,不仅不符合无线电发射设备的生产、销售要求,还扰乱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更有甚者,“万能遥控器”若被有心之人滥用,通过复制信号、干扰数据等手法,会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和数据安全,确实不可小觑。已有案例显示,提供或使用专门用于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如道闸、停车场系统)的工具,涉嫌提供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工具罪,面临刑罚。
然则,技术无罪,罪在滥用。事实上,为助力我国信息通信技术产业发展,国家鼓励、支持对无线电频谱资源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并为规范有序发展,用法律对生产、销售无线电发射设备等作出明确规定。
只不过,技术使用的严格规定,没能限制住技术滥用的冲动。“万能遥控器”在网络平台上大行其道,肆意公开销售且销量惊人,或许正是产销环节的薄弱监管给它开了“方便之门”。
监管必须为“万能遥控”技术使用拉响安全警报!在生产环节,要加强准入管理,严格审核无线电发射设备生产者资质与产品合法性,有效落实生产许可制度和型号核准等规定,杜绝违法产品流入市场;销售环节同样不能放松警惕,要强化销售管控,明确平台责任,推动平台严格审核入驻商家销售的电子产品,禁止销售“万能遥控器”等违法设备。
技术使用是有边界的。无论是谁使用,底线都是不能让技术沦为违法犯罪的帮凶,要让它回归创新和服务人类的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