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扬子晚报
7月20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与全网粉丝超7200万的“我是不白吃”IP联合打造的《不白吃漫话西游记》举行了新书发布活动。《不白吃漫话西游记》以人文社经典版本的《西游记》为蓝本,以原文赏析、不白吃趣说西游记等板块,系统呈现了原著核心内容,带领读者轻松读懂《西游记》这部文学巨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赵萍强调,《不白吃漫话西游记》所依托的蓝本,正是人民文学出版社传承了近七十年的《西游记》的经典通行本。它以现存最早的明代世德堂本为底本,经黄肃秋先生等前辈学者精心校注,是几代读者心目中无可替代的经典读本。编辑对书中大到故事节奏、情节的详略、人物的塑造,小到一句对话的现代转译,都进行了严格的把关。在视觉呈现上,创作团队和编辑团队经历了无数次的碰撞、打磨、修改,甚至是推倒重来,从人物造型设计到分镜节奏进行反复的推敲,力图为孩子们构建一个看一眼就想钻进去的沉浸式的西游世界,为孩子未来阅读原著架起一座桥梁。
不白吃图书公司总经理付美玲女士则从创作角度分享了背后的故事。她表示,团队在创作过程中始终坚持“三个尊重”原则:对原著的尊重、对儿童的尊重、对艺术的尊重。“我们不是在简化经典,而是在寻找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最大公约数。”
本书核心主创之一边启文透露,孙悟空形象历经十几稿的修改,最终在保留“雷公嘴”“火眼金睛”等经典特征的同时,巧妙融入了“不白吃”标志性的萌趣风格;沙僧在原著中身高近四米,漫画中把他和其他角色同框就有一定困难,于是他设计了“蹲身对话”“局部出框”等分镜技巧进行艺术化处理;就连配角如土地公,也借鉴了年画造型,使其既传统又新颖。
“最困难的是打斗场景的呈现。”边启文坦言,大闹天宫章节中,团队创新性地将中国传统绘画的散点透视与日漫的动感分镜相结合,比如二郎神与孙悟空斗法时的七十二变场景,画面既有《龙珠》式的冲击力,又不失《大闹天宫》动画式的神韵。
著名学者李天飞从文化传承和心灵成长角度对《西游记》进行了深度解读。他指出,孩子在接触四大名著时,首先往往接触的是《西游记》。《西游记》之所以成为成年人和孩子都喜爱的经典,在于其蕴含的“成长叙事”具有普世价值。就像哈利 波特要去霍格沃茨学艺,桃太郎要组队打妖怪,这是全世界孩子乃至成年人都爱看的英雄成长的故事。育儿博主马兰花尤为赞赏书中“不白吃趣说西游记”这个板块设计,该板块巧妙捕捉并解答了儿童视角下特有的、成年人容易忽略的问题,不仅增加了趣味性,同时有效激发了孩子的思考和对名著背后文化的兴趣。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