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励全民参与碳减排,推动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绿色低碳转型?近日,湖州“生态身份证”上线,以数字化手段,给个人和企业的低碳行为量化赋值,并实现权益兑换,让绿色生产生活“看得见”“摸得着”。
“过去,湖州数智生态领域存在应用较多、数据互不相通的情况。”据湖州市委改革办(市委生态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解决这一难题,从去年开始,湖州谋划打造“1N1”总体架构,对数智生态领域相关应用进行系统集成和优化提升,以绿色治理的系统性重塑更好推动湖州市绿色低碳发展,进一步彰显“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城市品牌。
湖州市民打开微信小程序搜索湖州“生态身份证”,或登录新版“南太湖号”App点击底部导航栏的绿色二维码,就能调用这一新“身份证”,生成专属的“生态一码通”。该数字化平台通过建立个人生态数智账户,记录低碳出行、垃圾分类等行为并换算为“减碳量”和“绿币”,形成个人专属的“生态画像”和城市“生态画像”。这些“绿币”可以直接兑换停车券、商超购物券等各类优惠。
对企业而言,该平台在“工业碳效码”应用的基础上,新增能源、物流、建筑、农业、服务业等领域的碳效评价,并整合碳金融、碳普惠交易、绿电绿证撮合、节能诊断技改、组织碳和产品碳计算及欧盟碳税填报等服务。企业通过该平台可获取政策信息等,实现降本增效。对于国网湖州供电公司来说,服务也将更加便捷和精准。
数据显示,目前该平台已归集104万市民和7322家工业企业数据,实现碳效动态监测。下一步湖州还将加快推动实现全市常住人口及企业“生态身份证”全覆盖,力争形成可在全国推广的“湖州经验”。 本报记者 唐闻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