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多地开启“烧烤模式”,地表温度轻松突破60℃!人怕中暑,电池也怕!
近日,机场规定严格限制充电宝登机,再加上充电宝意外起火的新闻频上热搜,看得人心里直发毛——小小移动电源,竟有如此隐患?那咱天天开的新能源汽车,动辄几百公斤的“大号充电宝”——动力电池,在持续40℃+的暴晒下,真的扛得住吗?
热浪来袭
电池当心“致命伤”
高温对新能源车电池的“摧残”,远比你想象得更快、更狠。绝非仅仅是发热发烫或者“少跑几十公里”那么简单——
加速衰老“折寿命”
高温像催化剂,让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失控,活性物质加速分解衰减,电池最大可用容量(SOH)断崖式下跌,不仅续航"腰斩",更会永久性损伤电极材料,缩减电池使用寿命。
"鼓包"变形藏危机
高温会加速电解液分解产生气体,导致电池内部气压升高,轻则外壳"鼓包"变形,重则导致内部结构损伤、短路风险飙升!
热失控“临界点”降低
高温会加剧电池内部副反应,产生更多热量和气体。若电池存在微小瑕疵(如内部微短路、隔膜薄弱点),在极端高温环境下易突破临界点,引发连锁放热反应(热失控),冒烟、起火风险陡增!
高温天气
电池这样用才“长寿”
知道了高温的“杀伤力”,如何科学用车,最大程度保护电池、保障安全?关键在这几点:
充电“避高峰”
避免在正午烈日下或车辆刚结束高温行驶后立即快充!此时电池温度本身就高,快充产生的大电流会进一步推高温度,逼近危险阈值。
首选夜间或清晨,在阴凉处(如地下车库)充电。快充虽香,要节制频率和时间。
电量“不过放”
千万别等到电量快耗尽(<10%)才充电!低电量时电池状态更不稳定,高温无异于“火上浇油”。
尽量保持电量在20%-80%区间使用。
关注“小异常”
留意车辆状态,如充电时间异常变长、续航里程断崖式下跌、仪表盘警告灯、行驶中闻到异味(特别是塑料/化学品味)等,都是危险的信号。
一旦发现,立刻停车检查或联系专业服务!
掌握以上方法,能有效缓解高温伤害。BUT!电池内部的“暗伤”肉眼根本看不见!等爱车“痛”起来(报警/故障)时,往往为时已晚。真正的安全,在于防患未然——平安好车主【电池检测】,为爱车撑起“安全伞”!
电池检测服务依托平台自建大数据模型,多维度深度扫描电池健康状态,识别潜在风险。线上操作三秒出报告,动动手指即可查看详尽的电池健康分析。
校对:杨旭
责编:刘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