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厕所革命”容不得形式主义
创始人
2025-07-22 08:45:48
0

据7月20日央视财经报道,山西某地群众举报称,村里投入不少资金建成的新公厕常年挂着锁、关着门,成了村民口中“好看不好用”的摆设。据村民讲述,新建的公共厕所都是不提供日常使用的,只有村里有活动或领导来视察的时候才会开放。

“建而不用”的公厕,让民生工程沦为“面子工程”,背离了“厕所革命”的初衷。“厕所革命”本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抓手。2022年8月,农业农村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农村公共厕所建设和管理的通知》强调,要确保公厕“用得上、长受益”。然而,现实中部分农村的新公厕却陷入尴尬境地:外观精致、设施齐全,却因日常管理缺位、维护成本过高、村民使用不便等原因,成为“铁将军把门”的“展品”,这种反差令人痛心。

问题的根源,在于有的地方将“厕所革命”异化为政绩工程。其一,重建设、轻管理,盲目追求公厕数量和外观“达标”,却未落实后续的维护责任,甚至为了省事将公厕一锁了之。其二,脱离实际,忽视村民需求。例如,在缺水地区推广水冲厕所,却未配套供水设施,导致厕所建成即“瘫痪”。其三,形式主义作祟,将公厕当成“迎检工具”,只为应付上级检查,而非真正服务民生。惠农政策在执行中变味、走样,损害了政府公信力。

要让“厕所革命”不打折扣,首先要建立全链条管理机制。从选址规划到施工验收,再到日常维护,每个环节都要纳入监督体系,对偷工减料、虚假验收等行为严肃追责。同时,坚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水资源、气候条件和村民习惯,选择适宜的改厕模式,如旱厕与节水型水厕结合,避免“一刀切”造成资源浪费。此外,更要调动村民力量,共同维护公厕的清洁,并对公厕的运行进行监督。

小厕所,大民生。“厕所革命”虽关乎方寸之地,却折射治理理念与执政温度。唯有摒弃形式主义,将农民需求置于首位,以务实举措破解建设、管理、使用中的难题,才能真正让农村公厕从追求“面子”走向注重“里子”。期待各地以问题整改为契机,推动“农村改厕”真正成为乡村振兴中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福祉,而非徒有其表的形象工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华夏银行廊坊分行被罚30万元 7月21日消息,从河北金融监管局最新公布的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中可知,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廊坊分行在信...
小红书:语音评论功能目前还在内... 7月22日,针对小红书语音评论功能,小红书社区客服回应称,语音评论功能目前还在内测中,仅部分用户可见...
最新!送转潜力股名单出炉 转自:证券时报人民财讯7月22日电,从过往历史来看,高股价、未分配利润及资本公积金充裕的股票往往更具...
全球最大绿色氢氨项目投产 中集... 近日,全球最大绿色氢氨项目的首期工程在内蒙古赤峰建成投产,中集集团旗下石家庄安瑞科气体机械有限公司供...
湖南知名民营企业助力湘潭高质量... 转自:湘潭发布共建共享  共赢未来湖南知名民营企业助力湘潭高质量发展大会举行7月21日,湖南知名民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