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医药报)
转自:中国医药报
儿童咳嗽常用药
咳嗽是一种呼吸道常见症状,引起咳嗽的原因有很多,异物、感染、气候变化、精神因素、药物等多种原因都可引起咳嗽。而且因原发疾病的不同,表现上亦有差异,可有发热、胸痛、咳痰、咯血、打喷嚏、流鼻涕、咽部不适、气促等伴随表现。根据咳嗽的表现不同,可以将其分为持续性、痉挛性、湿性、干性、过敏性、变应性等多种类型;也可根据咳嗽的发作时间将其分为急性咳嗽(<2周)、亚急性咳嗽(2~4周)和慢性咳嗽(>4周)。
引起儿童咳嗽的主要原因是呼吸道中的痰液分泌较多,所以在治疗儿童咳嗽时,祛痰药往往是首选药物。祛痰药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发挥祛痰作用:改变痰液的理化性质,降低痰液黏稠度;恢复气道上皮黏液层的正常结构以及纤毛的清除功能;抑制黏蛋白的产生和分泌,减少高黏度黏液的产生;促进纤毛运动,加快黏液转运。
祛痰药的分类
恶心祛痰药 此类药物主要包括氯化铵、碘化钾、愈创甘油醚等,口服后通过刺激胃黏膜引起轻度的恶心,反射性地引起气管和支气管腺体分泌增加,使痰液变稀,易于咳出。此类祛痰药对胃黏膜有刺激,剂量过大可引起明显恶心、呕吐,目前已较少单独应用此类祛痰药,一般多用其复方制剂。
刺激性祛痰药 此类药物主要包括桉叶油、愈创木酚、安息香酊、松节油等,属于挥发性物质,对呼吸道黏膜具有温和的刺激作用,能使黏膜轻度充血,加快局部血液循环,还能湿润呼吸道,通过以上作用使痰液黏稠度下降,易于咳出。此类药物还有一定的消毒防腐作用,能抑制呼吸道细菌的生长。
黏液溶解性祛痰药 此类药物主要包括溴己新、乙酰半胱氨酸、氨溴索、标准桃金娘油、羧甲司坦等,能使黏痰中的黏多糖纤维分解,或抑制酸性糖蛋白的合成,同时分解黏蛋白,从而使痰液的黏度降低,易于咳出。此类药物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特别是用于儿童咳嗽患者。
儿童常用祛痰药
呼吸道中的痰液分泌可引起咳嗽,但儿童在使用祛痰药之前应先咨询医生,看是否有必要使用祛痰药,并选择合适的祛痰药。临床上常用的儿童祛痰药如下。
溴己新 溴己新是通过降低痰液黏稠度从而起到祛痰作用的药物,常用于急性或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伴有痰液黏稠不易咳出的患者,但是本品对胃黏膜有刺激性,用药后可能引起恶心、胃部不适等表现。
氨溴索 氨溴索是我国临床上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祛痰药,它是溴己新的活性代谢产物,通过降低痰液黏稠度、促进纤毛运动等方式起到祛痰作用。
乙酰半胱氨酸 此药具有蒜臭味,同样是通过黏液溶解的方式达到祛痰的目的,应用时应注意其特殊的气味,对呼吸道存在一定刺激性,可能引起呕吐、呛咳等不适。
祛痰药只是肺炎、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的一部分,可能还需要联合其他多种药物进行综合治疗,因此在应用祛痰药时还应注意联合用药的问题。使用祛痰药时应注意避免同时使用强力镇咳药,因为祛痰药通过溶解和稀释黏痰、增强纤毛运动促进痰液排出,此时合用强力镇咳药会使痰液无法咳出,无法达到祛痰的目的,只有剧烈咳嗽者才需要使用镇咳药进行控制。
(摘编自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家庭用药手册:儿童安全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