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健康时报)
近期,一位25岁的女生在社交平台发帖称,自己因严重痛经长达十几年,被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并打“闭经针”提前进入更年期,出现潮热、钙质流失、情绪起伏等更年期症状。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怎么引起的?闭经针是什么?25岁就出现的更年期症状是正常的吗?
健康时报图7月19日,河南省郑州市中心医院妇科二病区主任栗浩然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在子宫体以外的部分,是生育年龄女性常见的妇科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最典型的症状是继发性痛经且逐渐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此病症不仅在卵巢上可能形成“巧克力囊肿”,这些囊肿还存在破裂或扭转的危险,可能导致急性腹痛甚至大出血。此外,子宫内膜异位症也是女性不孕的一个重要原因。
该25岁女生表示,此前她的肿瘤标志物曾飙升至正常值的100多倍,体内一个直径近8厘米的大血团还发生了扭转破裂。但由于暂时没有生育计划,她选择注射“闭经针”以停止月经进行治疗,呼吁每个女性都能了解和重视这个常见的妇科疾病。
“临床来看,‘闭经针’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常用手段之一。”栗浩然指出,其主要原理是通过药物成分调节体内的激素水平,抑制异位内膜的生长,达到暂时性绝经、缓解疼痛、抑制病灶进展的目的。
栗浩然表示,长期使用闭经针(如一年或两年)并不被建议,主要原因在于其可能引发的一系列副作用和健康风险。女性不再来月经,可能导致使用者提前进入类似更年期的状态,长期用药可能会引起骨质丢失,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因此,闭经针通常被视为一种临时性的治疗措施,不是长期解决方案。”栗浩然指出,当停止注射闭经针后,通常在1到2个月内,随着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完毕,卵巢功能会逐渐恢复正常。大多数情况下,在停针后的1-2个月内会恢复排卵,随后月经也会恢复正常。
痛经主要分为两种类型:
第一种“原发性痛经”,月经初潮即开始,通常与月经期间激素变化有关,可以通过注意保暖、避免生冷辛辣食物、适当运动等方式缓解,必要时也可使用艾灸或服用止痛药来减轻症状;
第二种“继发性痛经”,月经来潮后才出现的,常常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妇科疾病有关。
近些年因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的痛经患者越来越常见,女性应每年定期妇科体检,很多疾病如囊肿破裂早期通过B超即可发现,要关注子宫和卵巢健康。同样作为一名痛经的女性,栗浩然谈到,痛经不是“忍忍就过去”的小事,尤其是痛经性质发生变化时,务必重视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