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日报)
转自:河北日报
“实训引才”助力产业与人才双向奔赴
王艺
日前,江苏无锡高新区产业科技创新人才实训学院暑期班未开先热,750个名额吸引了3600多人报名,其中不乏清华、北大等名校的学子。无锡高新区人社局负责人介绍,产业实训为学生们搭建了一个“教学工厂”,让他们有了实战经验。培训结束后,将推荐学生至区内有关企业就业,实现企业与人才双向精准对接。(据《新华日报》7月19日报道)
无锡的实训学院能有如此热度,背后固然有当地政府全方位支持政策所释放的吸引力,更关键的还是因为实训搭建起了企业与人才双向精准对接的桥梁,让学子顺利从“学有所成”迈向“业有所就”。
从学校到职场,学生要面对的不仅是从书本知识到产业实操的能力转换,更是人生阶段的切换。在这场企业、高校、政府多方联动的实训中,学生的收获远不止技能提升——在“芯片设计及流片封测”等全国首创课程中,他们能接触前沿技术,完成从理论学习到生产实践的闭环,提升解决问题的真功夫;在早餐桌上,他们能和当地企业家边吃边聊,在氤氲的烟火气中看到产业发展的方向,也望见自己的职业未来。这种带着项目学、瞄准岗位练的模式,既为学生铺就实战成长的阶梯,也帮他们找到更好的职业发展路径和就业机会。
实训学院的“火”,最根本的还是当地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释放了大量人才需求。从2022年首期实训聚焦集成电路设计,到历年课程随产业升级而迭代,实训学院的每一门课程,都像是为当地产业量身定制的“技能营养餐”。就连早餐会上的话题,都飘着产业“风味”,裹着发展“干货”——在交流中“消化”企业烦恼,在互动中缓解企业的“人才之渴”。课程与产业同频共振,让学生能学到前沿真本领,企业能招到急需对口人才,最终实现人才与企业的双向奔赴。这既为成就人才提供好的发展环境,也为产业发展扩容了人才蓄水池。反观部分地区,盲目铺摊子引才,导致人才与产业错位,既耽误人才发展,也让地方陷入“引才易、用才难”的困境。两相比较,更显无锡模式的精准与务实。
人才是地方发展的根基。近年来,多地从待遇、保障、环境等方面着手频出实招,筑巢引凤。广东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湖北启动战略人才力量“十百千万”行动,都在通过创新路径吸引高校毕业生。引才只是开篇,如何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才是更应精雕细琢的“后半篇文章”。引才之后,还应通过好政策、好服务持续培土施肥,让人才与产业在互动中同向而兴、彼此成就,形成良性循环。这既是引才的智慧,更是发展的长远之策。毕竟,人才最稳固的成长根基,永远扎在产业发展的深厚土壤里;而吸引人才最持久的磁力,始终来自产业与人才的相互成就。